首页>疾病百科> 哮喘

治疗小儿哮喘要先诊断

2016-03-09 全球医院网 A +

在哮喘的流行病调查中不断提示哮喘,诊断不清的直接后果是治疗不当。其中部分原因是很多病人对间歇发作的哮喘症状能耐受,其症状一过性的现象更加重了病人对此病满不在乎的意识。由于哮喘症状的非特异性,常导致病人就诊时会得到各种各样的诊断。很多病人因诊断为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采用不恰当和无效的一系列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建立哮喘的正确诊断,才能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幼儿期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夜间憋醒、语言不连续及喂养困难,诱因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运动、大哭、大笑和情绪波动。环境中过敏原的暴露,伴有过敏性鼻炎,胃食道返流也可引起哮喘。由于一些婴幼儿发病的最初症状是反复或持续性咳嗽或在呼吸道感染时伴有喘息,故常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不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或镇咳药物治疗无效,而此时给予抗哮喘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具有以上特点的婴幼儿可以考虑沿用“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名称。

如果患儿的“感冒”反复地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d以上使用抗哮喘药物治疗后才好转,则应考虑哮喘。

婴幼儿喘息常分为两种类型:

有特应性体质(湿疹),其喘息症状常持续整个儿童期,直至成人。

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消失。

无论哪一类型的喘息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儿会有持续性喘息。由于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早期干预是有必要的。尽管一部分患儿存有过度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应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缩短或减轻喘息的发作,亦符合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原则。(责任编辑:linli)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