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胆红浓度平均为34μmol/L(2mg/dl),当血清胆素≥85μmol/L(5mg/dl)浓度平均为红素时即表现黄疸,而成人血胆红素≥32μmol/L(2mg/dl))时可见青黄疸。黄疸在新生儿期比较常见,其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运转与成人不同。新生儿每天生成胆红素约145.3μmol/L(8.5mg/dl),而成人仅为64.9μmol/L(3.8mg/dl),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新生儿时期极易出现黄疸。
在临床上如何诊断新生儿黄疸呢?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其次考虑胎儿先天性感染;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而不伴异常表现者,考虑为生理性黄疸;生后4-7天出现黄疸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多见;7天后出现黄疸者,败血症、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均属可能。粪便及尿的颜色:持续大便色浅或呈灰白,尿色深黄者提示胆道闭锁,粪色随黄疸轻重而变化,黄疸重时粪色浅或灰白而尿深黄,黄疸轻时粪色黄而尿色变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可能性大。其他:黄疸进展速度、母亲妊娠史、分娩史、家族史等均应被注意。(责任编辑:linli)(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