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引发胃癌的,这种因素在胃癌的引发因素中属于外界因素,所谓胃癌的外界因素就是胃通过饮食与外界接触,某些致癌因素可发挥致癌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胃癌的相关常识。
近年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有很大关系的。1994年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子。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胃癌发病率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HP感染者胃癌危险性较非感染者增高6倍。同时发现胃癌高发区,HP感染年龄提前。我国兰州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已达40%~50%,福建长乐市5岁以下儿童竟达50%,明显高于低发区。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离到幽门螺杆菌,而随胃黏膜病变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测定胃癌病人的血清,发现其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胃癌的危险因素。HP参与胃癌的发生,其机制是多方面的。HP本身的代谢可以产生一些毒性物质,如尿素、磷脂酶等,这些物质可以降低局部环境的酸性并导致上皮细胞损伤,产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另外HP感染造成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使氧自由基增多及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导致DNA损伤及细胞凋亡。多项研究表明HP感染者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细胞凋亡刺激上皮细胞增殖或导致胃黏膜萎缩,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环节。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各家报道不一,除与检查方法和抽样人群不同有关外可能尚与胃癌的病期、病理类型、病变部位有关。Asaka等发现早期胃癌HP阳性者为9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也高于晚期胃癌患者。有人认为肠型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于弥漫型早期胃癌,但也有报告两者无明显差别。Menegtti等分析了307例非贲门区(胃窦、胃体、胃底)胃癌患者HP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1%~83%,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贲门癌患者。表明胃癌与HP定居部位和炎症有关。Parsonnet提出HP导致胃癌的3种假说:①细菌代谢产物直接转化胃黏膜。②HP的DNA整合宿主细胞DNA。③引起炎症反应,继而产生基因毒作用。
在这里我们的专家提醒大家要诊断胃癌光靠生活中的一些症状是无法正确的诊断的,很多的胃癌症状需要在胃镜下才能看的到,所以大家一旦有类似胃癌的症状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做明确的诊断后在用药治理,以免发生误诊的现象。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