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中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2%~4%,学龄前幼童有4.37%患有弱视,到了一年级仍有2.5%,这其中得到及时治疗的却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不够。
儿童患弱视的四大常见类型:类型一:屈光不正性弱视通常是两眼都有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会造成视网膜的影像模糊,影响视力的发育。我国儿童的弱视主要是由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的。类型二: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度数差异很大,通常是一眼正常,另一眼的度数较深,视网膜上的影像也比较模糊,致单眼视力发育不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通过视力检查才会被发现。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类型三: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眼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眼疾,阻挡光线进入眼球,导致视网膜的影像模糊。这种弱视与上述几种不同,弱视程度深,视力低下,如不及早手术,预后较差。类型四:斜视性弱视斜视患者眼底无异常,但伴有弱视。因为一眼斜视,两只眼睛在注视一个目标时在两眼黄斑处所形成的像,视中枢不能将其融合为一个物像,因而产生了复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性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