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乳牙患龋率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率约在15岁左右。根据上海市1981年调查材料,在15059名幼儿圆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乳牙患龋率为56.62%。4岁时患龋率达65.92%,9岁为83.57%。
据1983年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12岁为67.29%,17岁为73.61%。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业人口患龋率为55.67%,平均龋牙数1.27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有别,患龋情况也有差别。因此,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为了预防龋齿,长期使用广谱抗菌剂和化学合成药,在清除口腔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口腔生态平衡,而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则相对安全有效。目前,用于龋病防治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种:1.厚朴: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的功能,主治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毒性小,对主要致龋菌口腔变链菌有抑制能力。2.五倍子:别名文蛤、木附子,主治肺虚久咳、久泻、盗汗、消渴、便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无毒性,五倍子有良好的抑制致龋菌毒力因子的作用。3.茶多酚:是茶中的主要成分,特别是从绿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具有广谱且强效的抗菌作用及用药浓度低等优点。绿茶多酚与氟化钠进行对比,绿茶多酚强于氟化钠,目前,茶多酚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牙膏中。4.蜂胶:由工蜂在筑巢酿蜜过程中的黏性分泌物与植物中的树胶、树脂和蜂蜡等物质混合而成,对链球菌枯草杆菌有抑制能力,且有抗炎、促进组织再生作用。(罗燕平)(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