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弱视

中医治疗弱视

2016-03-08 全球医院网 A +

弱视是指眼球内部、外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到正常者。早在隋·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近似本病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目青盲候》曰“眼无障翳,而不见物,谓之盲”。1920年刘光耀先生著《眼科金镜·盲》曰“症之初起不痛不痒,不红不肿,如无症状,只是不能睹物,盲瞽日久,父母不知为盲”,本病属中医“视瞻昏渺”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说明肝血充盈,则视物精明,能辨五色。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脏,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精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的阴阳平衡,精气充沛,才能髓海丰满,目光敏锐。若肝胆亏损,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睛不明而弱视。

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弱视。

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弱视,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常分为肝肾不足、气血亏损两型

(1)肝肾不足

临床症状:眼目干涩昏暗,伴头晕耳鸣,腰痰乏力,健忘,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而弱。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