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肛瘘是由于肛门周围脓肿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不经过治疗是很难自愈的。而其后果即是长期从瘘外口流出脓汁、分泌物,甚至粪便。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多数肛瘘不会癌变,但少数患者可导致恶性病变,其导致癌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炎症存在,使得脓性物,以及粪便从瘘管排出,从而刺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恶性病变。②细菌感染:细菌长期存在于瘘管内,特别是绿脓杆菌或结核菌感染,缠绵不愈,可导致癌变。③药物刺激:长期大量地使用各种局部外用药,经常刺激局部,导致癌变。对于肛瘘癌变的问题,用三句话可以解释清楚:1.肛瘘和癌没有直接关系,肛瘘不是癌症的前期病变;2.可能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或者瘢痕组织变异,慢性肛瘘确实有癌变的病例;3.慢性肛瘘癌变的病例十分少见,肛瘘癌变的概率很低。(郑晓凤)(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