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治疗甲减 不妨试试中医疗法

2016-03-07 全球医院网 A +

导读:甲减病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患者呈阳虚气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占液性水肿昏迷。临床上要与“水肿”、“便秘”、“厥证”等病鉴别。以下介绍了甲减的中医疗法,供患者参考。

一、气血两虚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盲,反应迟钝,面色萎黄,纳呆便09,手足不沮,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党参、黄芪、丹参各30克,山药、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肉桂5克,砂仁、甘草各6克。

二、脾肾阳虚

【症状】精神淡漠,神疲嗜睡,畏寒肢冷,面色斌自,皮肤粗糙,肿胀,腹胀,纳呆,腰脊酸痛,面部臃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而缓。

【治法】温肾助阳,益气健脾。

【方药】附子、桂枝、仙灵脾各10克,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茯苓、熟地、菟丝子、泽泻各15克,砂仁、甘草、干姜各6克。

三、肝肾阴虚

【症状】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怕热,视物不清,口干舌燥,月经量少,舌偏红少津液、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肝。

【方药】熟地、山药、枸杞子、白芍、炒枣仁、菟丝予各15克,杭菊、山萸肉、肉苁蓉、鹿角胶各10克,黄芪、丹参各30克,柴胡、甘草各6克。(责任编辑:曾榕)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