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夏某,55岁,干部。患者无诱因于5年前出现手指、足趾关节肿痛,以夜间痛为甚,右手指关节僵硬破溃已2年。患者于5年前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指关节及左足拇指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痛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以类风湿关节炎处理,曾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重,未根治。2年前右手指近端破溃,流出白色脂膏,血尿酸高达918u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硫酸等,病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有增剧,乃继续服用,迄今未愈。查体:右手食指中指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夜间痛较甚。血尿酸714umol/L,口苦,苔黄腻,脉弦数,右二有痛风石结节。
诊断:中医诊断:浊瘀痹西医诊断:痛风治疗拟清热解毒,泄热化浊,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患者我院类风宁、风痛宁、伸筋通络等方剂2个疗程后,疼痛减轻,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减清,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以上症状消失,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嘱患者继续巩固一个疗程,随访一年,未复发。病例2:杨某,男性,20岁,农民。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6年。患者6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大拇指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在当地服用消炎阵痛药后,一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泼尼松等药。近一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拇指。于2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故来我处诊治。查体:面红,颇行,左足背及拇指红、肿、压痛、功能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化验:血沉:80㎜/h,血尿酸:720umol/L。X线示:左足跖骨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治疗拟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患者服用我院风痛宁、风湿康、伸筋活络丹等方剂后2疗程后,症状消失,行走自如,无跛行。为巩固疗效嘱继续服用2个疗程。随访2年,未复发。分析:中医认为痛风一病,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