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被糖尿病困扰着,在绝大多数人心里,少吃甜食就可以降糖,其实,食物的正确搭配也是可以治疗糖尿病的。
远在《内经·素问》和《灵枢》已有记载,谓之“消渴”、“消瘅”。历代医家不但在症候方面有所阐述,而且对病因病机更有深刻的剖析。《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外台秘要》认为:“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千金方》谓:“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消渴、消瘅临床可辨为三消。即上消属肺,多由心火燥伤肺金:中消为脾所伤,由于阳明燥热而伤脾;下消属肾,多因劳损而伤肾气,或因伏火于下焦,燥热伤阴。不难看出,本病基于内伤,气阴两虚所致,实乃虚证,并非实证。
而本病成因,每每多见贪婪膏粱厚味,发为体胖,起居不节,疲劳过度,性欲失检,七情抑郁,唯鲜见外感传里而来。耗血耗气,蕴为燥热,损及阴津,其病多在血分,少在气分。其治疗,应济肾水以救真阴之虚,泄心火燔热熬煎,润胃肠燥热之实,清燥热于胃,滋阴液于肾,濡润五脏六腑之虚衰。
其因燥伤阴津,因而不宜大下,大下徒伤阴津,反而燥甚;不宜活血化瘀,化瘀损及气血反致内燥;不宜妄投辛温燥烈之品,易能导致燥盛伤阴。此应视为临床三禁!
见渴止渴,见饥饱饿,见浮肿而利水,其为治标,徒不能治验本病。本病的治疗,应施以苦寒泄热,润燥生津。治本先治燥,治标先止渴,清燥以生津,止渴以解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通按:虚则补之,应补之阴津之匮乏,非补之肾阳之虚。投重剂石膏亦不为过,少用桂附亦为嫌。余曾治一例院外患者,自称就医治疗月余,经血糖、尿糖化验反不如从前,病情加重并现喘息,经查其所带资料表明,医者乃用大剂活血化瘀和桂附之品。虽然有正治、反治、从治之说,而审因辨病尤为重要,不能沿用活血化瘀通治百病。
闻方有白虎加人参汤而治是病,鲜见三逐法而为之。专家系统治疗糖尿病患者26例,徐图治之,其中9例基本稳定,并能重上工作岗位,健康状态较为良好,主要症状已消除。
一、脾阴不足
症状:饥饿少渴。
治法:益脾补气。
方药:救脾汤。
山药50g,胡连15g,乌梅15g,白术20g,鹿角霜20g,槐花20g,苦参20g,知母20g,桃仁15g,竹叶10g。
水煎服,连服3周为1个疗程。
二、阳明燥热,伤及阴津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