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病,人心惶惶,都在急于寻找解决办法。找专家,找医院,找疗法……
但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诊断问题。肾病的诊断,除了常见的血常规、尿常规之外,经常还需要做肾穿刺。肾穿刺是抽出一部分肾脏细胞,用来确定具体的病理类型。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肾穿刺,因为活体穿刺,让人听着就害怕。更重要的是,肾穿刺并不一定能确定病理类型,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二次。为什么很多医院还在使用肾穿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手段,来确定病理类型。基本上只要血常规、尿常规出现肾病的指征,就让患者去做肾穿刺。可以怎么做呢?其实还有很多检测方式,可以代替肾穿刺。例如尿蛋白组分检测,通过对尿蛋白成分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判断出肾脏受损的具体部位,以及受损程度。肾小球蛋白滤过指数检测,不仅可以看出肾脏受损的程度,更可以判断出具体的病理类型。并且还可以告诉医生,哪种药物比较敏感,可以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补体系列检查,这在膜性肾病的进一步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准确、具体的诊断,才能进行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治疗。很多医生只做了血常规、尿常规,看见有尿蛋白、潜血,就用激素;看见有水肿,就用利尿剂;看见血压高,就用降压药……谁都知道,只是抑制症状,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怎么治“本”呢?“本”根本还没有查出来呢……(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