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内痔

哪些疾病会引起大便出血?

2016-03-03 全球医院网 A +

血液从肛门排出即称便血,中医称“下血”,是肛肠部病变中最常见症状。肉眼能看到的流血,称显性出血,易引起重视,而肉眼看不见的,出现大便发黑或呈紫褐色,只有用化验方法才能发现的出血,称为隐性出血或匿血。中医将鲜红色血称为“近血”,多为肛门病。暗红或“柏油样”黑色者称为“远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便血可发生在便前或便后,分为单纯便血或与粪便相混而下。

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许多消化道疾病和一些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大便出血。痔瘘病所致的便血其色多鲜红(即近血),且与排便关系密切,常见于内痔出血、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炎、痢疾、肛管直肠癌等。

其中,痔疮出血的特点是用力排便时,血液从肛门内排出,量不等,可为便后手纸带血,或滴血,或呈喷射状;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较少,且伴有剧烈的疼痛,多伴有便秘;直肠息肉出血,多见于儿童,排便时血液污染肛门周围;若粪便中带血和黏液,并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疼痛者,应首先考虑肠道炎症如痢疾、结肠炎等;直肠癌出血,见于成年人粪便中带血并混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气味奇臭,伴有便条变细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直肠和下段结肠癌瘤的可能。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