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性病之一,此病在80年代初,我国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进入90年代后,发病率直线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危害较广的性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40%~5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由沙眼衣原体引起。衣原体为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直径250~500nm,用显微免疫荧光测定法已测知衣原体至少有15种血清型,其中8型(D、E、F、G、H、1、J、K)已证实与尿道炎有关。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中迅速丧失传染性,50℃下即可将其杀死。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由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尿素分解支原体呈极微小的球杆状,直径仅为200nm,常寄生于人的尿道上皮,具有将尿素分解为氨的性能。能在细胞外独立生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45℃下即可被杀死。10%~20%非淋菌性尿道炎可由其它病原体所引起。如滴虫、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大肠杆菌、链球菌、金葡菌、人乳头瘤病毒、酵母菌、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等。预防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措施:(1)预防的关键是杜绝不洁性交。此外,公共浴堂的卫生也很重要,不提倡洗盆塘,衣服要单独存放。(2)淋病加大了本病发病的机会,故患淋病后要积极治疗,彻底治愈。淋病治愈后要化验检查是否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3)配偶一方患病后,另一方要作化验检查,发现患病后要积极治疗。(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