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结肠癌多数是息肉“变身”

2016-03-02 网络 A +

导读: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结肠癌多数是息肉“变身”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结肠息肉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7%,据估计,癌变时间为5~15年。

结肠息肉发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3、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直肠黏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型增生,形成息肉。

温馨提示:息肉不能一切了之

目前结肠息肉的切除方法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腹腔镜切除或普通手术切除。其中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根蒂部无恶变征象的息肉。

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息肉组织从根部烧灼切断,操作简便,术后病人马上可以下床活动。该方法不仅费用低廉,并发症较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