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统计1992~2001年收治的黑斑息肉病患者23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胃、小肠、结肠多发息肉,有2例患者出现癌变。肠镜检查发现2例患者合并有腺瘤。结论黑斑息肉病患者的手术治疗需慎重,多数患者仅在出现出血、穿孔、梗阻时才采取手术治疗;随访及对全消化道的详细检查实属必要。
关键词P-J综合征诊断治疗
Clinicalanalysisof23casesinPeutz-Jeghersyndrome
YeChangsheng,ShengQuangen,HuangXiangcheng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SouthHospital,First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eutz-Jegherspatients.MethodsTostudythetreatmentmethodsinchinesePeutz-Jegherspatientscollectedinourworkinrecent10years.Results12casesofpatientsseenPolpsingastric,smallintestinalandcolorectum.Twocasesofpatientsarecancerence.2casesofpatientsamongwithadenomapolyps.ConclusionOperationshouldconsideredseriouslyonlywhencomplicationswereoccured.KeywordsPeutz-Jegher’s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
P-J综合征(PJS)又称黑斑息肉病,是由皮肤粘膜黑斑合并消化道息肉,是一类少见病,临床处理常较困难。由于胃肠镜和小肠镜的应用日益增多,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我们从1992~2001年收治P-J综合征患者23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0例,初次就诊年龄4~45岁,平均年龄22岁,平均住院次数3次。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或粘膜黑斑,以位于口唇部位为最多见,其次为手掌及脚掌。合并明确的消化道出血者17例;合并肠梗阻者15例,其中10例为肠套叠所致;小肠坏死穿孔1例。9例患者有明确家族遗传史。
1.3发病部位息肉位于胃、小肠、大肠者12例;息肉位于胃、大肠者4例;息肉位于胃及小肠者3例;息肉位于小肠及大肠者2例;息肉位于大肠者2例。
1.4手术情况17例患者有多次PSD术(3~16次),平均7次。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者5例,部分肠切除者4例,全结肠切除者2例。入院检查未做特殊处理者2例。
1.5病理分析23例患者中发现合并腺癌2例,1例为胃癌,1例为直肠癌。所有患者均发现有错构瘤性息肉,其中2例发现合并有腺瘤。
2讨论
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很高的外显率,男女均可携带因子,一家族有多人患此病者并不少见,约有30%~50%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息肉分布的广泛性与遗传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但黑斑发生的部位常较一致。该病于1921年由Peutz首先描述[1],1949年Jeghers对本病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2]。PJS的诊断标准包括:皮肤粘膜的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息肉;息肉组织学检查属错构瘤;家族遗传病史。诊断该病不需符合上述所有条件,部分患者只有色素斑和息肉,尤其是色素沉着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临床检查应注意口腔粘膜、手掌及足底、指趾,如患者存在这些色素斑则常提示此病。
本组患者胃部有息肉者19例,小肠有息肉者17例,大肠有息肉者20例。一般认为PJS多发生于小肠,累及结肠者约1/3,本组结肠是最多发部位,这与胃镜及结肠镜的应用较多有关,而由于小肠镜应用尚不普遍,使得一些发生于小肠的PJS未能得到正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进行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均发现有息肉。PJS的息肉属于错构瘤,与一般的腺瘤性息肉不同,与家族性息肉病的息肉也不相同,一般认为它不属于癌前病变[3],本组发现有2例患者合并有腺癌,另有2例患者肠镜检查发现合并有腺瘤。多数学者认为错构瘤不会癌变,但近年亦有研究显示存在有错构瘤-腺瘤-腺癌的演进过程[4],至于错构瘤癌变或是癌与错构瘤共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PJS的临床治疗常常为外科医师带来困惑,因为多数患者从胃至大肠均有息肉,过多部分的肠切除可带来营养方面的问题,而且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只有在出现并发症如出血、梗阻及肠套叠或可疑癌变时才需外科手术干预,但是,由于小肠部分的息肉常难于发现及内镜难以切除,为治疗及随访带来难题。外科手术干预的目的不是切除全部息肉,而仅仅是缓解症状。由于多数患者反复发生肠套叠,所以手术要尽量多地保留肠管以备以后需要再次肠切除。本组行手术治疗11例,其中9例因为肠套叠,1例因胃部腺癌,1例经详细检查证实息肉仅发生于结肠而行全结肠切除。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切除(PSD)是可以考虑的治疗手段,由于多数患者息肉数量难以计数,内镜下切除的目的在于切除容易导致并发症的息肉。有报道显示,经过多次的内镜随访及多次PSD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PeutzJL.Averyremarkablecaseoffamilialpolyposisofmucousmemˉbraneofintesrinaltractandnasopharyaccompaniedbypeculiarpigmenˉtationofskinandmucousmembrane.NedMaandschr,1921,10:134-146.
2JeghersH,MckusickVA,Katz,KH.Generalizedintestinalpolyposisandmelaninspctsoftheoralmucosa,lipsanddigits.NEnglJMed,1949,241:993-1005.
3HemminkieA,MarkieD,TomlinsonJ,etal.Aserine/threoninekinasegenedefectiveinPeutz-Jeghersndrome.Nature,1998,391(2):184.
4WangZJ,EllisI,ZauberP,etal.AllelicimbalanceattheLKB1(STK11)locusintumoursfrompatientswithPeutz-Jegherssyndromeprovesevidanceforahamartoma-adenoma-carcinomasequence.JPahtol,1999,188(1):9.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