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的角度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其发作机理大致相同,但是多数人是以急性再障的形式发作的,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就会发展成为慢性再障,下面来看具体的类型介绍和症状分析。
1、急性型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贫血: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的高温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感染等。感染的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的瘀斑,口腔粘膜有小血泡;可有鼻衄、龈血、眼结合膜出血等。所有脏器都可有出血,但只有开口于外部的脏器出血才能为临床所查知。
2、慢性型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急性型轻。贫血: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经输血症状改善,但维持时间不长。感染:高热比急性型少见,感染相对容易控制。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久治无效的晚期病人有发生脑出血者。此时,病人可出现剧烈的头痛和呕吐。
专家提醒,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一定要对症治疗,不能认为所有的再障都是一样的,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只有科学的治疗才是康复的唯一手段,如果盲目的进行治疗,只能是耽误时间和危害健康。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