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贫血

为何再生障碍性贫血会频繁出血?

2016-02-04 凤凰中医 A +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中,发生频繁出血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一旦出血感染的话就可能颅内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的发生,所以当发生这种情况之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止血,以免操作不当而恶化病情。那么,为何再生障碍性贫血会频繁出血?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早期发生出血仅限于外部皮肤,但病情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牙龈出血,具有自发性,临床上将其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种,如长期不适用水果和蔬菜的人会出现局部出血,全身因素所致的出血原因多而复杂,常见的有维生素C缺乏、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维生素C缺乏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友病患者只发生于男性儿童。有少数患者,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要认真对待,积极治疗。

此外,有关科学论证证实,出血因素与患者自身免疫力有关,多是因为免疫系统障碍导致自身止血功能失调所致,进而失血,止血机能损伤所引发的出血具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大致可为分三类: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和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两方面。如血友病甲(缺少Ⅷ因子)和血友病乙(缺少Ⅸ因子)均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大多为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血小板由骨髓中巨核细胞的胞浆凸出并逐渐脱落而生成。其形态不整,呈扁平型,直径约为l一4微米。在正常人每升血液中约有(100—300)X10~9个。血小板寿命约为7—14天,约有75%的血小板是被肝、脾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破坏的,其余的在血液循环中被破坏。

通过以上资料可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出血多与患者自身体质以及免疫力等多方面有关,所以在常规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可做些身体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这样才能避免病情加重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