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的各种病因引起的显著减少,导致骨髓衰竭综合征。现在,这种疾病可能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代表一组综合征。
1。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如X射线,放射性核素,核爆炸,核事故,居屋建材放射性污染等引起。电离辐射主要影响细胞DNA合成,抑制或延缓细胞增殖。损伤与照射剂量有关;细胞增殖能力旺盛者,辐射损伤亦较严重。人和动物对电离辐射敏感的组织依次为生殖器上皮细胞、造血组织、消化道上皮细胞等。故电离辐射常见血细胞减少,乃至不可逆的骨髓造血抑制,发生再障。
2。化学药品和化学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较大,包括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青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化学物质(苯及其衍生物),抗白血病及抗肿瘤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阿糖胞苷、氨甲蝶呤、阿霉素等),解热镇痛药(如保泰松、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丁),抗癫痫药(扑痫酮、苯妥英钠、三甲双酮),抗组胺药(异丙嗪),镇痛药(眠尔通、氯丙嚷、利眠宁等),抗寄生虫药(海群生、氯呱、有机砷),噻嚷类利尿药,化肥农药(如六氯化苯、双氯双酚五烷等),其他(奎尼丁、金制品、胺苯硫脲、铋、汞化合物,染发剂,沥青等)。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接触油漆是诱发再障的高危因素。长期暴露在有毒的环境(如工业污染)中发病率明显增加。
3。生物因素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HIV-1、人微小病毒B19、腮腺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败血症、粟粒性结核、伤寒、白喉和原虫等感染均可使骨髓增生受抑制。其中病毒感染与骨髓衰竭关系密切。感染病毒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如病毒(如CMV、HBV)直接感染骨髓干/祖细胞或基质细胞,可整合至DNA中干扰,破坏宿主细胞代谢和功能,从而造成骨髓衰竭。
4。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因素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
上述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引发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到大家。除此之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还应注意的致病因素,中断其接触,防止出血和感染,注意日常的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才能尽快恢复骨髓造血功能。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