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糖尿病

立秋后糖尿病人慎防“秋乏”

2016-01-22 A +

秋季是这种气象条件变化显著的季节,一方面,与夏季相比,秋天的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另一方面,秋季也是天气变化比较大的季节,冷暖空气时常交替入侵,气象要素变化比较剧烈和频繁,最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气象过敏症”。

“秋乏”即“气象过敏症”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春困秋乏”,当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时,许多人都感到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些“秋乏”表现也被称为“气象过敏症”;严重的还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困倦乏力、头痛眩晕、失眠多汗等等症状,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为何会出现“秋乏”情况呢?气象专家称,这是因为天气发生变化时,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刺激通过皮肤反映给人的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的生理平衡。当天气变化剧烈时,人体需要适应的时间不能满足,就会出现“气象过敏症”。

糖尿病人如何应对“秋乏”

许多糖尿病人误认为“秋乏”可用不动或多睡来克服,其实这不是消除“秋乏”的方法。

那么,如何克服“秋乏”呢?养生专家指出,克服“秋乏”应该从调节人体规律入手,糖尿病人在日常起居作息上做有针对性的合理调整,包括起卧、饮食、运动等。

养生专家特别提醒说,入秋后,人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保持营养平衡,尽可能避免“气象过敏症”的发生。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