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究进展

2016-01-20 A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系肝内小胆管为主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伴有胆管破坏、门脉区炎症及肝实质碎屑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同时PBC常伴有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胶原血管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自身免疫表现。

一、流行病学

PBC患者90%以上为女性,年龄一般为35至65岁之间,目前认为它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BC病死率在肝硬化中占0.6%-2%。PBC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英格兰北部和北美地区发病率最高,一般认为亚洲和非洲该病罕见。PBC的患病率正逐渐增加,但可能与人们对PBC的认识提高有关。

二、病因

PB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观点认为与病毒或真菌感染、药物中毒、硒缺乏、遗传倾向、内分泌、免疫状况或环境因素等有关。有证据提示感染可能参与PBC的发病:

1.PBC有成簇发病的倾向。PBC患者的家族成员的患病率显着增高,有PBC病人照顾者患PBC和配偶AMA阳性发生率升高的报道。

2.PBC低发病率地区的居民迁到新地区后其PBC发病率往往与新地区趋于一致;

3.与病毒性肝炎类似,肝移植后的PBC病人免疫抑制冶疗增强,会导致疾病的提早复发;

4.分析病人抗PDC-E2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基因突变提示有外源性抗原的持续刺激,以选择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5.正常人血清中IgG3仅占1的总量的10%左右,在病毒感染时IgG3可显着增高,而PBC病人血清中的AMA主要为IgG3;

6.直接证据:有革兰氏阳性细菌、E.Coli大肠杆菌和分枝杆菌感染的证据。

感染可诱导PBC易感人群的发病。感染使胆管上皮细胞表面出现异常抗原,这些抗原可能是与自身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外源性物质,也可能是细胞过度合成自身抗原或由于引导序列(leadersequence)突变使抗原异常表达于细胞表面,加上一定的遗传背景、细胞因子水平异常等,就可导致对胆管上皮细胞的免疫攻击。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