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特别是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就算是发生了喉阻塞以后由于不会说话也不能准确的提出来,所以很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喉阻塞可谓是幼儿的生命杀手,如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威胁生命,什么原因导致喉阻塞如此“猖狂”?
警惕“喉阻塞”:幼儿的生命“杀手”
喉阻塞发病突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就显得非常重要。
咽喉部位是“气管”和“食道”的交汇处,吸入的气体和吞咽的食物在这里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气管只供气体通过,容不得任何液体、固体物质进入。一旦进入,则称为“气管异物”,轻则呛咳,重则窒息;同样,正常情况下,气体也不进入食道和胃肠。
而管理这个交通要道分流的就是“会厌”——喉腔开口处的一个舌形活盖。平时呼吸、说话时会厌向上开放,气体自由进出气道;吞咽东西时则向下盖住喉腔,使水和食物不至于进入气道。
会厌的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吞咽反射功能的自动控制,而婴幼儿因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故易发生液、固体物质误入气道的“交通事故”。气管异物一旦发生,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窒息。
所谓窒息,就是呼吸道被阻塞或闭塞,空气无法吸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数分钟后就会因急性缺氧而死亡。例如,2010年6月12日,山东聊城两岁半的女童在吃葡萄时被卡住气管,从事发到送入医院不过20分钟,可孩子却已永远停止了呼吸。
面对危难沉着应对
当气道异物发生时,不要慌乱,应当大声呼救,获得附近其他大人的协助;尽量安慰年龄较大的儿童,使其安静、合作,减少氧耗,减轻缺氧症状。如面色青紫明显,甚至已经出现昏迷、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如果是婴儿,可把他整个倒提着,头朝下然后拍其后背,使食物吐出来。对于年纪较小的幼儿,可把患童抱起成头低脚高的位置,以小臂托住其胸腹部,另一手在背后肩胛之间用力拍击数次,如无效时则双手在腹部向上推压数次。
对于年纪较大的幼儿,则可以用Heimlich急救法,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膈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
第一步:抢救者站在被抢救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被抢救者的腰部;
第二步: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一侧放在被抢救者胸廓下肚脐上的腹部;
第三步: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后向上重重压迫被抢救者的腹部,注意不能用拳击和挤压胸廓,不能用双臂加压。重复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如此多血与泪的教训告诉我们,死亡杀手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幼儿、教导幼儿。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