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发生肌无力的原因是什么

2015-12-30 放心医苑网 A +

肌无力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令很多患者痛苦不堪,肌肉无力,造成不少人生活都无法自理,给家庭也造成一定的负担。这种疾病是怎么发生的。下面我们就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发生肌无力的原因是什么。

肌无力在普遍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5/10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居多。第一高峰为20岁,第二高峰约50岁,男女比例为1:2,而青年病人中此比例达1:4。横纹肌无力、疲乏、日重暮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为此病的主要症状。

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感染或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人体,引起胸腺异常,导致乙酰胆碱受体抗原决定簇发生变化,致t细胞致敏,产生相应抗体,抗体与骨铬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在补体的参与下,抗体受体复合物溶解受体,并在淋巴因子和杀伤性t细胞的作用下破坏受体,从而使有效的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减少。

patrick和1indstrom应用achr作为抗原成功地制成了mg动物模型,为mg的免疫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mg动物模型lewis大鼠血清中可检测到achr—ab,并证明其抗体结合部位就在突肋后腥achr,用免疫荧光技术发现achr数量减少,在80%一90%mg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achr特异性抗体,证明gmr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mg患者常合并甲状原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和天疮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提示mg与自身免疫有关。

正常情况下,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许多囊泡同时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但只有一小部分和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而产生有效的终板电位,大部分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或被神经再摄取。本病出于终板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从而减少丁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机率,使大量的乙酰服碱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和在突触间隙中流失。当神经冲动连续发放时,由于乙酰胆碱的释放量下降,使越来越多的肌纤维不能产生有效的终板电位,以致骨路肌呈病态疲劳现象。

通过上面的内容介绍,大家对于发生肌无力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了解病因后,能够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