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都在床上或者在轮椅上度过,他们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奔跑、去游泳甚至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正常行走。因为病患的肌肉已经萎缩不能支撑起自己的身体。那么到底什么导致的肌无力,这种病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肌无力的病理机制:
肌无力的病理学形态包括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及胸腺三大部分。
1、肌纤维变化:病程早期主要是在肌纤维间和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此现象称为淋巴漏;在急性重症病中,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伴有多形核白细胞的巨噬细胞的渗出;晚期肌纤维可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性改变,肌纤维细小。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改变: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形态学改变是肌无力病理中最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突触后膜皱褶消失、平坦、甚至断裂。
3、胸腺的改变:肌无力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合并胸腺瘤,40%-60%的患者伴有胸腺肥大,75%以上的患者伴有胸腺组织发生中心增生。腺瘤按其细胞类型分为:淋巴细胸型,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后两种常伴肌无力。
肌无力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也并无性别限制,一旦患上这个病也是比较麻烦的。虽然在现代医学技术上还没有关于这个病的治疗方法,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出现最适合的方法让病患重获新生,像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的生活。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