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痴呆
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的分析
2015-12-28
放心医苑网
A +
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的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第6期第16卷论著与经验总结作者:单培彦王淑贞焉传祝李大年郭福堂单位:单培彦王淑贞焉传祝李大年郭福堂250012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关键词:卒中;痴呆;危险因素摘要目的探讨与脑卒中后痴呆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智能评定,并将痴呆者与非痴呆者的临床表现,伴发疾病、ct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36.65%(83/227)。痴呆伴有语言障碍、步行困难者明显多于非痴呆者(p<0.01)。低文化、脑卒中史、高血压、心脏病者痴呆的发病率增高(p<0.01),卒中类型、病灶侧向对痴呆的发生无影响(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低文化、卒中再发、高血压病、心脏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失语以及瘫痪可以增加痴呆发生的危险性。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脑卒中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是老年期一种主要的痴呆疾病。了解其发生的有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因脑卒中而引起的智能障碍,已成为又一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此,我们对22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易患痴呆的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脑卒中患者227例,男性168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63.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63例,糖尿病者56例,心脏病32例,高脂血症81例,118例有一次以上的卒中病史。受教育年限,文盲11例,6年以下57例,7~10年115例,11年以上44例。全部患者无意识及精神紊乱,排除其它痴呆性疾病。1.2实验方法对被试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血甘油三脂、胆固醇。全部患者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统一诊断和分级。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智力测定,分界值为文盲17分,6年以下文化20分,7~10年文化22分,11年以上文化24分。分界值以下为智力障碍。依据hachinski缺血量表,大于7分为血管性痴呆。1.3统计学方法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全部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处理。2结果2.1本组227例脑卒中患者有83例mmse检查结果在分界值以下,痴呆者占36.56%(83/227)。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有关因素的比较对比因素痴呆组非痴呆组痴呆发生率%(n=83)(n=144)(35.65)文化程度0~67~10>10脑卒中史≥2次<2次语言障碍≥2分<2分运动能力评分>4分≤3分4127157211443938452788294698141301612860.29*23.4834.0961.10*10.0975.86*23.0870.37*26.01各因素内不同组间比较*p≤0.012.2文化水平低、有过卒中发作、语文障碍及步行困难者,在痴呆者中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见表1)。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者痴呆发生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伴有高血脂和糖尿病,痴呆发病率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2.3脑出血和脑缺血,对比左半球病变与右半球病变两组无显著差异(见表3)。表2痴呆组与非痴呆组伴发疾病的比较对比因素痴呆组非痴呆组痴呆发生率%(n=83)(n=144)(35.65)高血压有无高血脂有无糖尿病有无心脏病有无76734491766196487574797391051313146.63*10.9441.99**32.8730.35*838.5959.38*32.81各因素内不同组间比较*p≤0.01**p>0.05。表3卒中类型与病变侧向在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的比较对比因素痴呆组非痴呆组痴呆发生率%(n=83)(n=144)(35.65)脑出血右半球左半球脑缺血右半球左半球双侧46173026151834453221.10*25.0033.33*40.0044.83各组间比较*p>0.053讨论本文227例脑卒中患者,83例有智能障碍,痴呆发生率为36.56%,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方面的比较无差异。结果显示,智能障碍与受教育水平关系密切,文化水平低的患者,痴呆的发生率高,有人指出[2],教育对智能是较为敏感的影响因素,受教育能使人掌握复杂的技能和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当大脑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后,它可以在程度和时间上延缓智能的衰退,对患者是一种预先保护性措施。本研究227例卒中患者,118例为再次卒中,其中72例发生痴呆,占61.10%。表明卒中再发使脑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病灶累积或增大,是构成智能障碍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3]。卒中患者常表现有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58例语言障碍的患者,44例有痴呆,提示优势半球皮质损害,可能是引起痴呆重要的物质基础,语言表达障碍也构成了损害智能的潜在因素[3,4]。结果表明瘫痪程度对卒中后智力障碍有影响。瘫痪后造成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减弱,使精神活动受到抑制,也是智能障碍发生率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痴呆者伴发高血压率明显高于非痴呆者(p<0.01),伴有心脏病在痴呆组高于非痴呆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伴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者无此现象。表明高血压、心脏病对卒中后智能障碍的发生是一种不利的影响。一项研究表明,长期高血压可以加速记忆力及其它认知功能的丧失,一旦发生卒中,极易导致痴呆[5]。而心脏病与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也使vd的发病增高。从病变特征分析痴呆的危险因素,脑缺血与脑出血不同的卒中类型,左半球与右半球损害和痴呆发生的关系并无显著不同,说明卒中性质与病变侧向不是引发痴呆的危险因素。有人认为病灶部位与容积对痴呆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v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文化、高血压病、心脏病、反复脑卒中、以及卒中后言语障碍和步行困难与卒中后智能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促发vd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参考文献1李文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79.2gorelickpb.statusofriskfactorsfordementiaassociatedwithstroke.stroke,1997,28:459.3pohjasvarat,erkinjunttit,ylikoskir,etal.clinicaldeterminantsofpoststrokedementia.stroke,1998,28:75.4pohjasvaarat,erkinjunttit,vatajar,etal.dementiathreemonthafterstroke.stroke,1997,28:785.5skoogi,lernfeltb,landahls,etal.15-yearlongitudinalstudyofbloodpressureanddementia.lancet,1996,347:1141.(1999-04-21收稿1999-11-20修回)(责任编辑:jbwq)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