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解析什么是小儿脑瘫

2015-12-16 互联网 A +

小儿脑瘫一般都是在孕妇孕期或者是分娩过程中对胎儿的脑部损伤所致,大家可能见过小儿脑瘫患儿,也对这种疾病的症状有了直观的了解,但是对于小儿脑瘫还是没有很系统全面的认识。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儿脑瘫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病理 病理改变与病因及发育中的脑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易损伤性有关。妊娠早期致病因素主要引起神经元增殖和移行异常,可发生无脑回、巨脑回、多小脑回、脑裂畸形及神经元异位。在早产儿中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足月儿中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常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关。大理石状态则是在基底节和丘脑中出现神经元丢失和神经胶质增生,并伴有髓鞘化增加,从而呈现出大理石样纹理,是核黄疸的典型改变,也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二、临床表现 1、头围异常是小儿脑瘫的症状之一,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往往有头围异常。 2、围定姿势,往往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侧U字姿势等,生后一个月左右就可看到这种脑瘫的症状。 3、脑瘫患者会有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这种脑瘫早期表现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度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这也是属于患有了脑瘫的症状表现。 4、身体发硬也是脑瘫的症状,这是脑瘫患者的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持续4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脑瘫。 三、诊断方法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典型的脑性瘫痪多具有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的体征等。询问孕期、围产期、新生儿期异常病史可能提示脑瘫的病因。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脑损伤的证据。脑性瘫痪需除外遗传代谢与神经变性病。脑性瘫痪的早期常缺乏特异性体征,与一般的运动发育迟缓难于区别,甚至在早期没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迟缓。自发性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是近几年发展出的评估方法。GMs是未成熟脑时期独特的运动形式,从胎儿至足月后4月均存在。研究显示,GMs的数量与运动发育没有直接关联,GMs质量才是脑损伤的重要指标。持久的、痉挛-同步型GMs能准确预测脑性瘫痪。在健康小婴儿中常一过性出现一种小幅度的舞蹈样运动,称为不安宁运动(fidgetymovements)。在矫正年龄6周后开始出现,9-12周最显着,在14-20周减退直至消失。不安宁运动缺乏高度提示神经系统异常,也是脑瘫的早期征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什么是小儿脑瘫的内容,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小儿脑瘫有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孕妇朋友们在怀孕期间能多注意一些禁忌,尽量不要给胎儿带来伤害。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