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贫血

缺铁性贫血对少年儿童学习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2015-12-11 放心医苑网 A +

缺铁性贫血对少年儿童学习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第2期第9卷论著

作者:邓会芬邓远梅甘丽美邓桂芬

关键词:少年;缺铁性贫血;学习能力;运动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缺铁性贫血(ida)对12~13岁初中新生学习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13岁初中新生,血红蛋白(hb)<120g/l和>120g/l的各30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实验组口服硫酸亚铁300mg,vitc50mg;对照组口服淀粉片300mg,vitc50mg,共50天,测定两组用药前后hb、心率、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变化,并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比较。结果测定值表明,两组比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尽管是轻度的ida,对12~13岁初中生的学习和运动能力都有明显的影响。适当的饮食、补充铁剂和vitc可迅速纠正贫血,并使学习和运动能力恢复正常。

theinfluenceofmildirondeficienceanemiaonlearningandathleticabilitiesofearlyyouth

denghuifen,dengyuanmei,ganlimei,etal.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sunyat-sen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guangzhou510080.)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chintotheinfluenceofmildirondificiencyanemia(ida)onlearningandathleticabilitiesofearlyyouthaged12~13years.methodstoselect30casesofhemoglobin(hb)<120g/lastheexperimentalgroup(e)and30casesofhb>120g/lasthecontrolgroup(c)fromnewstudentsaged12~13years.thestudentofereceivedferroussulfate300mgandvitc50mgperdayfor50days.thestudentofcreceivedstarchtaballa300mgandvitc50mgperdayfor50days.beforeandaftertheexperiment,hb,heartrate,learningandathleticabiliti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databetweentwogroups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beforetheexperimentandnodifferenceaftertheexperiment.conclusionitshouldbenotedthatmildidacaninfluencethelearningandathleticabilitiesofthestudentsaged12~13years.adquatediet,ironandvitcsupplementcancorrectmildidarapidlyandrecoverthelearningandathleticabilities.

【keywords】earlyyouthirondeficienceanemialearningabilityathleticability

缺铁性贫血(irondificiencyanemia,ida)是由于机体缺铁引起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铁缺乏是当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营养素缺乏。根据我省历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我省学生ida的患者并不少见[1]。按who标准,这些ida多为轻度,即血红蛋白(hb)为90~120g/l(<120g/l)。ida除了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形态发育有影响外,对其他功能也有影响。为了解轻度ida对少年学习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本文对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在1998年从广州市初中新生入学体检中被发现hb<120g/l的12~13岁学生中选出男女生各半共30人为实验组,并选出hb>120g/l同龄男女生各半共30人为对照组。

二、方法两组学生皆在正常饮食下,实验组每人每日口服硫酸亚铁300mg(含铁元素60mg),vitc50mg,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淀粉片300mg,vitc50mg,连续服药时间均为50天。在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记录两组hb量、安静时心率(hr)和以下有关学习和运动能力的测定。

(一)学习能力的测定

1.剂量作业(字母删去法)[2]:要求学生在早上第一节课前和在第四节课后于2分钟内划去指定的英文字母,随后计算阅读总数(表示速度)和错漏率,判定疲劳的发生率。

2.听觉数字快速记忆测验[3]:取2~9的个位数,事先随机组合4个个位数,例如:5、3、8、7四个,主试者用一定速度读出,要求受试者将其中最小的数(如3)去除,将另外三个数字相加之和(5+8+7=20)在10秒钟内心算出来,并记录在答案纸上,每次20题,每对一题获得一分。错默算率>10%作为能力减退。

(二)运动能力的测定

1.定量负荷运动一次机能试验[2]:要求受试者试前先测定安静状态下的hr,可按节拍器的节拍,在30秒钟内下蹲20次,待下蹲次数完毕后,每分钟测hr1次,(每次只测前10秒钟的hr,然后计算每分钟的hr)共测3次。以第三分钟hr<90次/分,且与第一分钟的相差值<10次/分者为正常,如情况相反表示异常,即hr未能复原。

2.耐力跑的达标率[1]: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项指标不同年龄性别的要求评分,对两组及服药期前后未达标的进行比较。收集上述各种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两组均值±标准差和t值及计算两组比值和卡方,继而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比较。

结果

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比较见表2。

表1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

项目实验组

±s对照组

±stp年龄12.6±0.3012.7±0.251.4025>0.05hrb95.4±8.9083.8±8.645.1222<0.001a84.2±8.50***83.5±8.880.3074>0.05hbb106±4.2128.0±3.123.0834<0.001a126.8±3.4***127.2±3.50.4490>0.05注:b:服药前a:服药后a与b比较***示p<0.001表2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比较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χ2p人数%人数%学习能力1.剂量作业测定b1860.01033.34.285<0.05出现疲劳现象a1033.3*930.30.077>0.052.出现听觉数字b1663.3723.35.711<0.05快速记忆减退a826.7*723.30.088>0.05运动能力1.定量负荷三分钟b1756.7930.04.344<0.05后hr尚未复原a826.7*723.30.088>0.052.耐力跑时速b1446.7620.04.80<0.05未能达标a620.0*516.70.111>0.05b:服药前a:服药后a与b比较*p<0.05

两个表中可见两组学生的年龄无显著差异。hb、hr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各项资料显示:ida组与对照组比较,服药前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后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讨论

本文学习能力的比较是采用剂量作业和听觉数字快速记忆试验,运动能力的比较是采用定量负荷机能测试和耐力跑的达标率。这些测验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但准确性较高。如剂量作业可判断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状态,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疲劳状态。若能在测试前让受试者先行练习,明确测试方法和要求,这会使测定的速度和准确度更可靠些。听觉数字快速记忆试验可反映听觉快速记忆能力、简单相加的准确性和反应的灵活性,这个试验的难度较大,但判定效度较佳。

本文的结果表明,尽管是轻度的ida学生,与无ida学生比较,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有显著的降低(p<0.05),反映了机体缺铁那怕是轻度的,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灵活性差等表现,说明轻度的ida亦不容忽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教育的普及、膳食结构的改变,ida的发生率也呈现显著性下降的趋势。据我省有关调查,我省学生ida的发生率1985年为28.44%,1991年降至23.25%,1995年仍有15.90%[1],人数不少。为避免ida对少年生长发育、身体工作能力的影响,补充铁剂是必要的。在补充铁剂时,加服vitc有助铁剂的吸收[4]。我省学生ida患病率的降低及本文的结果都证实了ida是可以防治的。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hb测定值恢复正常后,由于体内铁储备恢复较慢,必须继续补充铁剂或铁强化食品,待铁储复原后,才能真正治愈ida。

根据我国各地膳食调查结果报导,与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营养素供给量的比较,铁的供应量大多数是足够的,部分还有超过。为何学生中ida的患病率仍然不低?这与个体对铁吸收不良,特别是与食物中干扰铁吸收的因素有关,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并需加强营养教育与膳食改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厅,卫生厅,等.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成果汇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9~91.

2,唐锡麟.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2~209.

3,戴梅竞.铁道噪声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85,4(2):55~59.

4,何志谦.编.人类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25~227,288~290.

(收稿日期:1999-11-11)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