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描述
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系心房各部分心肌纤维毫不协调地、无规则地乱颤,心房率>350次/min,其发生机制认为是心房内同时存在的多条折返环活动所致,又因心房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及不均一性的传导和不应期等特点,致上述折返运动持久不止。
房颤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类型。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ⅱ、ⅲ、avf及v1导联最明显。各波间无等电位线。房率300~700次/min,心室率极不规则,100~150次/min,qrs波正常。
·疾病原因
本病多见于严重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心房扩大,如房间隔缺损、爱勃斯坦(ebstein)畸形等。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也可出现心房颤动。
·病理生理变化
房颤的电生理基础为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缩短,在心房内构成多个折返环,一般有4~6个以上,心房面积越大,发生房颤的几率越高。绝大多数房颤起源点位于肺静脉入口处,以左肺上静脉和右肺上静脉入口多见。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窦速、阵发性房速、房颤及室速等。
·并发症
常并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易合并心耳及心房附壁血栓。
·流行病学
在儿童极少见,约占小儿心律失常的0.26%。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