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概述
大多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因自律性增高引起。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均为致病原因。洋地黄中毒低血清钾、甚至正常血清钾情况下亦易发生这种心律失常。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
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通常不太快,不会招致严重的学流动力学障碍,因而无需紧急处理。假如心室率达140次/分钟以上、由洋地黄中毒所致、临床上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休克征象,应进行紧急治疗。
疾病分类
心血管内科
疾病描述
大多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因自律性增高引起。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均为致病原因。洋地黄中毒低血清钾、甚至正常血清钾情况下亦易发生这种心律失常。
症状体征
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当房室传导比率发生变动时,听诊心律不恒定,第一心音强度变化。颈静脉见到a波数目超过听诊心搏次数。
疾病病因
大多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因自律性增高引起。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均为致病原因。洋地黄中毒低血清钾、甚至正常血清钾情况下亦易发生这种心律失常。
诊断检查
心电图与心电生理检查
心电图表现包括:①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钟;②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在ⅱ、ⅲ、avf导联通常直立;③常出现二度i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④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⑥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心电生理检查特征为:①心房程序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不依赖于房内或房室结传导延缓;②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③心动过速的第一个p波与随后的p波形态一致,这与折返机制引起者不同;④心房超速起搏能抑制心动过速,但不能令发作终止。
治疗方案
一、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通常不太快,不会招致严重的学流动力学障碍,因而无需紧急处理。假如心室率达140次/分钟以上、由洋地黄中毒所致、临床上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休克征象,应进行紧急治疗。其处理方法如下:
(一)洋地黄引起者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半小时内服完5g,如仍未恢复窦性心律,2小时后再口服2.5g),或静脉滴注氯化钾(2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内,2小时滴完)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避免出现高血钾(t波高尖);③已也高血钾或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苯妥英钠(大仑丁)。心室率不快者,仅需停用洋地黄。
(二)非洋地黄引起者
①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减慢心室率;②如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可加用ia、i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③药物治疗无效时,亦可考虑作射频消融。
二、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本型较为少见,折返发生于手术瘢痕,解剖缺陷的邻近部位。心电图显示p波与窦性者形态不同,pr间期通常延长。
心电生理检查特征为:①心房程序电刺激能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②心动过速开始前避嫌发生房内传导延缓;③心房激动次序与窦性者不同;④刺激迷走神经通常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可产生房室传导阻滞。
本型心律失常的处理可参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本型亦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亦见于洋地黄中毒与低血钾患者。
心电图表现为:①通常有3追或以上形态各异的p波,pr间期各不相同;②心房率100-130次/分钟;③大多数p波能下传新室,但部分p波因过早发生而受阻,心室率不规则。本型心律失常最终可发展为心房颤动。
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肺部疾病患者应给予充足供氧、控制感染,停用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药物。维拉帕米与胺碘酮可能有效。补充钾盐与镁盐可抑制心动过速发作。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