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中医治疗理论基础:肺癌的中医分型
1.痰热壅盛型(多见肺鳞状细胞癌)证见高热不退,呛咳喘坐,咳血鲜红,喝欲冷饮,颈项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舌红绛苔黄白少津,脉数,食差,中医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邪。
2.肺阴亏损型(多见肺腺癌)证见身热朝轻暮重,夜间尤甚,咳痰难吐,皮肤干无弹性,烦躁不安,舌绛紫,苔少津枯,脉细数,宜清热解毒,养阴祛湿。
3.肺脾两虚型(多见肺小细胞癌)证见咳吐黄痰、偶带血、晚重早轻、胸闷刺痛、四肢麻木,五心烦热,渴不欲饮,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4.气滞血瘀型(多见肺大细胞癌):证见身热呛咳,痰黄粘难吐,身重体倦,喘满不得卧,舌绛紫苔厚腻。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逐痰。
5.肺脾两虚证:证见咳吐清稀痰,量多易吐,心悸气短,动则喘甚,下肢浮肿,胸胁胀满,舌淡津少苔白,脉细。治宜补肺健脾化毒通滞。
二、肺癌中医治疗理论基础:辨证治疗
①肺癌中医治疗之扶正培本
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虚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机,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临床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对于肺癌等一些肿瘤可能会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医预防、治疗肺癌的特色和优势。
适应证:主要适应于晚期肿瘤。
具体措施:滋阴,补气,补阳,养血。
②肺癌中医治疗之祛邪
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外邪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由于长期饮食不洁、情志失调、过度劳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起气滞血瘀、邪毒聚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因此,祛邪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治则,具有较好的疗效。
适应证:早期肿瘤和体质较好的病人。
具体措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以毒攻毒等。
评价:证是一类西医尚未认识的基本病理过程,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辨证治疗通过调整病人的阴阳平衡、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等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中医辨证治疗虽然主观疗效较好,但客观疗效较差,肿瘤的体积变化常不显着。
三、肺癌中医治疗理论基础:辨病治疗
现代医学对于疾病过程的认识是"病",由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肿瘤都可以得到明确诊断,这是现代医学诊治疾病的重大优势。近年来,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也吸纳了西医这种辨"病"治疗模式,因此,现代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常选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药进行辨病治疗,实践表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肿瘤具有较好疗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朴炳奎教授就是在充分总结肺癌发病病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治疗观点,朴教授把肺癌的发病病因归为五种,即肺气不足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阏型,痰湿瘀阻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了国家级肺癌新药药--益肺清化颗粒,益肺清化颗粒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