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

2015-11-27 放心医苑网 A +

治疗目标

根据新指南精神,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5mmhg以下。合并有靶器官损害和(或)糖尿病时,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超过1克/24小时,至少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尤应重视降低收缩压。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对老年人的降压治疗应更宽松些,这一观点已被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彻底否认。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老年人的血压同样可以获益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众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所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血压在正常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血压降到正常或理想水平并不会加重心、脑、肾供血不足或者加重症状。只要缓慢而平稳的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明显降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也可减轻症状。

治疗原则

积极应用非药物疗法和(或)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有助于延缓甚至避免心、脑、肾病变的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一)降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应紧密结合前述的分级与危险分层方案,全面考虑患者的血压升高水平、并存的危险因素、临床情况、以及靶器官损害,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依据新指南精神,对不同危险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具体如下:

低危患者: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患者:首先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高危患者:必须立即给与药物治疗;

极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强化治疗。

无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度如何,都应首先或同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换言之,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应作为治疗任何类型高血压患者的基础。部分轻型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后,可减少甚至免于降压药物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后也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用药剂量或用药种类。这一点在我国过去的临床实践中未得到充分重视。

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原则:

1)自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降压有效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可视情况逐渐加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2)强烈推荐使用每日一次、24小时有效的长效制剂,以保证一天24小时内稳定降压,这样有助于防止靶器官损害,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这类制剂还可大大增加治疗的依从性,便于患者坚持规律性用药;

3)单一药物疗效不佳时不宜过多增加单种药物的剂量,而应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这样有助于提高降压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4)判断某一种或几种降压药物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该药物达到最大疗效所需的时间。在药物发挥最大效果前过于频繁的改变治疗方案是不合理的。

5)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后应坚持终身治疗。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尤为如此。

2、降压药物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许多种类。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其治疗目的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新指南强调,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做出决定:

1)治疗对象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

2)治疗对象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的表现;

3)治疗对象是否合并有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

4)与治疗合并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之间有无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5)选用的药物是否已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证据及其力度;

6)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能力。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