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鼻窦炎

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常见误区

2015-11-26 放心医苑网 A +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常见的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早进行治疗。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鼻用血管收缩剂、鼻喷激素、抗生素、黏液促排剂和中药等。手术方法包括简单的穿刺冲洗、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和各种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在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方面,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以致慢性鼻窦炎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认为手术就可以根除慢性鼻窦炎

目前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以内镜手术为主。实践证明,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但这种手术的目的是为鼻窦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创造一个结构合理、通气良好、引流通畅的局部环境,其本身并不能直接治疗慢性鼻窦炎。

误区之二:一定要等到慢性鼻窦炎非常严重了再实施手术

慢性鼻窦炎的病程很长,多由急性鼻窦炎迁延而来。一开始只是局限于黏膜的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反复加重,这种黏膜病变会波及到窦壁的骨质,引起骨炎,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和临床治愈率。尤其一些合并鼻腔结构畸形和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手术“早做比晚做要好的多”。

误区之三:把鼻息肉看得比鼻窦炎还要严重

慢性鼻窦炎部分会伴有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引起的鼻息肉是炎症或过敏反应长期作用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对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如果只是简单的切除鼻腔的息肉,而不去开放鼻窦的通气引流,那么切息肉就形同“割韭菜”,难断其根。

误区之四:忽视手术后期的综合治疗

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手术前、手术期、手术后的多个环节。特别是手术后期持久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造成前功尽弃。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手术后黏膜与功能恢复大约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在这期间,开始每隔1~2周可以对术腔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鼻腔冲洗,粘连的分离,囊泡、肉芽和息肉等新生病变的去除等等。此后间隔可以适当延长。同时药物的使用可以调整,但不可或缺。

综上所述,以上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常见的四大误区的介绍,希望大家对慢性鼻窦炎多加了解,积极治疗。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