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日或隔日排成形便1次,少数人习惯于每日排便2~3次,亦属正常。大便稀薄或伴有便次增多,称为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急性腹泻大多是因为感染,好发于夏秋二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慢性腹泻病因相对来说更复杂,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好多人认为,腹泻不就是拉肚子嘛,拉几天好了了事,不必大惊小怪。其实,由于慢性腹泻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果麻痹大意不以重视,很容易错过腹泻背后隐藏的病情,贻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一定传染性,为我国发病最多的三类传染病之一,长期以来危害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不包括中国),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发生在第三世界。每年夏秋季节都是我国腹泻发病的高峰期,特别是近年受热带风暴的侵袭,降雨明显增多,天气闷热潮湿,利于各种细菌的滋生,腹泻病患更是急剧增多。据国内相关机构的统计,北京地区入夏以来接受治疗腹泻患者每天高达600多例,其中80%左右是感染性腹泻患者。
原因不同腹泻按照病因一般分为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对于感染性腹泻,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感染性腹泻病(或肠炎),病因明确后应按病因学进行诊断,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而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可诊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原性腹泻病等。腹泻发作时常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长时间可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危害,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脱水甚至休克,严重危害生命安全。门诊患者可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如: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秋季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最大,夏季以产毒型大肠杆菌肠炎可能性最大。从病程分,一般急性腹泻病程在两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的病程在两周至两个月之间,慢性腹泻的病程在两个月以上。
从病情看,如果无脱水、无中毒症状,属于轻型腹泻,出现严重脱水或有明显中度症状的属于重度腹泻。
从年龄来分析,儿童腹泻多为感染、双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泻、和胰腺纤维囊性变;青壮年腹泻多为功能性腹泻与溃疡性腹泻;中年或老年腹泻常为结肠癌等。切莫忽视很多人认为,腹泻是常见病,自己吃点黄连素或其他抗生素就可以治愈。其实,很多腹泻,尤其是慢性腹泻,并不一定是肠道疾病引起的,可能是许多其他疾病的表现,临床上切不可掉以轻心。经常引起腹泻的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甲亢、胰腺炎、胰腺癌、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5%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织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些腹泻。
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克隆病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因此,出现慢性腹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反之,仅对慢性腹泻给以对症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最佳的治疗的时机。
又到秋季腹泻高发季节,好多人一拉肚子就想到是细菌感染,马上自作聪明地开始服用各种抗生素。事实上,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用抗生素不仅不对症,而且有害无益。
防治腹泻,使用补充电解质药物远比服用抗生素更合理。秋季腹泻一般小儿多发,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最常见。从这个角度讲,抗生素首先是不对症,其次,抗生素用多了会引起胃肠道菌群。我们都知道胃肠道内存在大量有益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滥用抗生素,这些菌群间的平衡就会失去。本来共生的众细菌,一种少了,别的就会多了,环境因此被破坏,这些菌就会从有用到有害。最糟糕的是使用广谱抗生素、超广谱抗生素,因为一般人无论感冒还是其它感染,都只不过是由少数细菌引起,而所谓广谱、超广谱,就是大面积杀灭各种细菌。好比“宁愿错杀三千,不能漏过一个”,结果对体内菌群的平衡造成极大危害,从而威胁自身的健康。
因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治疗上主要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因为轮状病毒最大的威胁,是缩短了小肠内的绒毛。别小看了这些绒毛,由于它们的存在,在人体肠道内形成了无数的沟沟壑壑,好像向日葵一样,自身面积很小,但加上所有的瓜子形成的沟回,面积就相当可观了。我们的肠道也是如此,把沟沟回回的绒毛面积都算起来,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它保证了人体所需营养的吸入与各种功能的发挥。可一旦绒毛缩短了,肠道内的吸收平衡也就被破坏了,首先电解质就会大量流失,导致我们人体这台发动机好似供油没了一样,失去动力。这种因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没有什么特效药。小肠绒毛也不可能一下长出来。治疗上只能是补充电解质,严重的患者输液,较轻的口服。要及时补充,以免人体机能衰竭。
专家呼吁,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减少传染的途径。另外,也可注射疫苗来预防该种病毒引起的腹泻。拉肚子不是小毛病,患者应谨慎用药。医院很容易鉴别疾患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的。对细菌性腹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但服用这些药后都需要多喝水。腹泻后,最主要是调整饮食,有意识补充水和电解质。有条件的最好到医院口服电解质;严重的患者都要到医院确诊,以便对症治疗。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