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发季节,抗生素使用量猛增。但医生认为,抗生素并不一定都适用于普通感冒。对于滥用的副作用,很多医生都心知肚明,但为什么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居高不下
1【现象】医生爱,患者也爱
近日,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家医院,发现每一家医院的静点室几乎满员。记者翻看了几名患者的病历本,看到大多数人的本子上都写了头孢曲松纳、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的确,在我省,医院用药,抗生素类往往排名在前。
“每次感冒去医院,大夫开的点滴都有抗生素。到药店买口服药也是一样,无非就是口服的比点滴效果慢一些。”很多市民这样认为。
对于普通感冒并不一定非要使用抗生素的说法,一些市民表示惊讶和怀疑。“这怎么可能?不用抗生素,万一感冒越来越严重怎么办?再说了,大夫们是专门搞医的,不需要用抗生素他们也不会乱用,他们就不怕把病人打出问题来吗,我想用抗生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市民黄先生肯定地说。
2【说法】普通感冒:不一定使用抗生素
患了普通感冒非要使用抗生素吗?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某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据姚主任介绍,70%至8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只有一小部分由细菌引起,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抗生素,疾病也能痊愈。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不排除后期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所以不能说服用抗生素完全不对,但病人不应该自行使用抗生素。姚主任说,很多人已经发现,尽管感冒后服了很多抗生素,但效果仍不明显,这是因为抗生素并没有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滥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导致大量耐药菌株出现。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一些非致病菌成了致病菌,使病情加重。
所以医生建议,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生素,更不能滥用;如果确实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下,按疗程服药。
3【点穴】医生:这是一条心知肚明的利益链
既然所有的医生都明白,抗生素并不适用于普通感冒,为什么抗生素频频出现在医生的处方中呢?省城某大医院的医生向记者透露:开抗生素,和医院、医生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
这位要求隐去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前几年,“以药养医”的现象几乎在每家医院都存在,随着治理商业贿赂活动的展开,这种现象虽然有所遏制,但并不能被完全杜绝。现在,虽然相关部门对医院的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三令五申,但药品收入仍然是医院收入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医院基本不怎么使用廉价药。一支药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中间环节至少要经过少则两次多则五六次的加价,药品价格越高,加价越多,利润也就越高。
据另一名知情医生讲,抗生素不同于专科专用药品,名称五花八门,但疗效都差不多,用哪个都一样。这就有了“开单提成”一说,尤其是规模越小的厂家,越要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医生多用自己厂家的药。这名医生承认,几年前自己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单位发的工资,他们的提成有时半月一结,有时一月一结。但他表示,绝大多数医生还是有职业道德和良心的。
4医药代表:回扣是实现“双赢”的潜规则
医药代表小军(化名)今年年初改行了,他觉得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他坦言:“自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后,干这一行的收入明显开始走下坡路。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拒绝医药代表入内’的提示,很多医生迫于强大的压力,在‘金饭碗’和‘回扣’之间,选择了前者。”说起前几年,小军说,虽然“求爷爷告奶奶”地站在医生面前的确有些尴尬,但只要谈成一单,每个月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一掷千金的时候也有过。他说:“现在90%以上的药都有回扣,在疗效差不多的情况下,谁的‘工作’做得好,医生准用谁的。比如说,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如果每支2000元的话,进价也就一百多元,其中回扣就占去500元。再看看身边的例子,有的年轻大夫参加工作两三年,又是买车又是买房,你算算,每年的回扣有多少吧。”
小军还向记者透露,这份工作,女医药代表的业绩要明显好于男医药代表。除了推销药品,安排节目并和“关键人物”联络感情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医生对药房购买了哪些新药或者特效药并不十分清楚,医生不开药,前面的工作全白费,这就需要医药代表“提醒”。所以医药代表经常请医生吃饭、喝茶、打牌、唱歌。只要把“感情”处好了,即使回扣比别的产品低,医生也会开。
小军认为,板子不该打在医生身上,他们也想光明正大地赚钱,但当药品回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的时候,为什么不要呢?再者,你不要别人也会要,一人之力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会被同行排挤。
5【揭秘】谁是利益链中的大赢家
“其实,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是药品在销售环节中,被经销商层层加价,在这条利益链中,应当说,和医院直接有供求关系的这层经销商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一位医药公司的老总对记者直言不讳。
据他透露,一种普通新药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医生提取了零售价的20%,药剂科提取了零售价的5%,医药代表提取了零售价的5%。但他同时承认,医院买到药品的价格已经在药厂最低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了钱。但不论是哪个环节上的加价,最终都是通过销售环节,转嫁到了患者的身上。
他举了个例子,如果一盒药在药厂公开的出厂价是24.8元,批发价一般在30元左右,零售价是35元左右,但这些报价都是“虚”的。他手中的一份厂家内部“绝密”文件表明,药厂一般给第一层经销商的底价一盒只有5元至6元,第一层经销商一般以一盒7.5元至8.5元的价格给第二层药品经销商。如果还有第三层经销商,他们之间的交易价格一般在12元至13元;如果没有第三层经销商,第二层药品经销商就直接以27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医院,最后卖到消费者手上就在35元左右。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