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其它一些感染性疾病一样,有它自己的病原体。有调查表明,感冒的病原约有70%以上为病毒,只有少部分为细菌或其它微生物。在正常人的咽部原本就存在一些病原体,当人体代谢和免疫机能正常时,这些可以引起疾病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并不繁殖,因此,没有症状。但是当人体受寒冷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也就是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上呼吸道局部受凉引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的抵抗力也降低,咽部寄生的病毒或细菌就会繁殖,从而引起相应的感冒症状。
感冒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伤风”,医学上称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气候骤变的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从感冒的发生率看,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具有发病急、疾病变化快等特点。父母注意,宝宝最先出现咽喉发痒、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咽喉疼痛等现象,这可能是宝宝患了感冒,应及时对症治疗。
【症状表现】
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喂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患感冒的宝宝身体产生的免疫力弱,持续的时间也短,加上能引起感冒的病毒类形多,能交叉感染而不能交叉免疫,故可在短时间内反复得感冒。宝宝感冒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会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病症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预防方法】
★在天气变化时,应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在出汗后或被雨淋后,要及时给宝宝更换衣服。小婴儿尿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裤子和被褥,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受凉。
★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进行通风换气。
★平日应注意宝宝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在流感流行期,尽量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宝宝的饮食要合理。
【病因】
当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感冒病毒会以飞沫形式传染他人,也可能会因为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物品而染上病毒。容易引起宝宝感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宝宝鼻腔较窄,粘膜柔嫩,而粘液分泌不足,较干燥,容易发生炎症;
(2)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组织器官发育未全;
感冒和其它一些感染性疾病一样,有它自己的病原体。有调查表明,感冒的病原约有70%以上为病毒,只有少部分为细菌或其它微生物。在正常人的咽部原本就存在一些病原体,当人体代谢和免疫机能正常时,这些可以引起疾病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并不繁殖,因此,没有症状。但是当人体受寒冷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也就是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上呼吸道局部受凉引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的抵抗力也降低,咽部寄生的病毒或细菌就会繁殖,从而引起相应的感冒症状。
【家庭护理要点】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但衣被也不宜过多过厚,并增加房内湿度。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发热时宜卧床休息,卧床时头胸部可抬高些,有利于保持中吸道畅通。
★宜给予易消化、少油腻、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应少食多餐。婴儿应适当减少奶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应多补充水分,以利于毒素的排出。慎用补剂以及其它滋腻性食品。
★宝宝患病后,在口腔内易寄生细菌而发生口腔炎,因此可每天睡醒或每次饭后用淡盐水漱洗口腔1-2次,婴幼儿可勤喂开水。这样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对有高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用30-50%酒精擦浴,头部冷敷等。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若有呼吸困难、咳嗽气急、反复呕吐、耳朵疼痛、面色苍白、心律不齐等症状,立即送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