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腹泻

中医治疗小儿(婴儿)腹泻的饮食疗法

2015-11-24 放心医苑网 A +

小儿腹泻饮食安排

1.病时还在吃母乳,是比较幸福的,宝宝可以想吃就吃,没什么过多禁忌;如果已经完全吃奶粉了,可以换成腹泻奶粉。但不是所有的宝宝都接受腹泻奶粉的味儿,如果宝宝不吃,就只能选择给宝宝吃稀释的配方奶,可以根据宝宝的病程和消化情况由少到多的添加水和奶粉的分量。

2.奶以外的饮食基本上根据腹泻状况的发展,遵循“米汤->稠米汤->稀粥->正常米粥->加辅食->米饭/面食”这个规律进行,辅食的重新添加可以晚一些才加不容易消化的肉类。注意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适当的时候可以用搅拌机把食材研磨一下(比如把大米打碎做稠米汤或米粥);

3.要注意的是补液。如果医院没有开口服补液盐水,也可以自制。方法如下:

用150~180毫升的清水或米汤,四个手指头抓一小撮糖,三个手指头抓一小撮盐,摇匀即可!其成分和效果也差不多。

特别要注意的是,糖只能选择婴儿或一般的葡萄糖,这是唯一不对肠胃代谢产生额外负担的糖类。其他的诸如蔗糖等,会加重肠胃负担,搞不好会使腹泻更加严重!

如果宝宝不喜欢这个味儿,也可以分开补:米汤加盐,而葡萄糖另外兑水,总之还是以宝宝接受为原则。

4.这个阶段的宝宝会显得异常饥饿,会缠着要吃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克制,如果心软给宝宝喂了别的东西,很可能是害了宝宝。当时我这做妈妈的就是一时心软,在中午吃面的时候喂了宝宝几根,结果下午腹泻得越发厉害,直到把那几根面条原样拉出才缓和下来!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是根据粪便性状与症状表现,分辨寒热、审查虚实而进行分型论治。

(1)伤食泄:症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治宜去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时应节制乳食,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神曲10g,麦芽5g,谷芽5g,山楂10g,茯苓10g,黄连3g,半夏5g,陈皮3g。如腹痛较剧及气胀者,加木香、厚朴以理气消胀;呕吐较甚者,加藿香、生姜以辛香止吐。

还可服用小儿七珍丹。若伴口渴者,可用大黄粉,以助通便。

(2)风寒泻:泄泻清稀,中多泡沫,无明显臭味,腹痛肠鸣,或兼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有力。

治宜祛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3g,紫苏5g,半夏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3g,泽泻10g。若腹痛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气止痛;兼有食滞者,加山楂以消食导滞;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利尿。

(3)湿热泻:症见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宜清热利湿,主要采用清利药品以解表清里利湿,常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5g,黄芩5g,甘草3g,茯苓10g,泽泻10g,厚朴5g,车前草10g,神曲10g。若小便涩赤而短者,加六一散(滑石、甘草)以清热利湿;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以理气止痛;呕吐频者加半夏、生姜汁或玉枢丹以降逆辟秽;湿邪偏重,口不甚渴者,加苍术以燥湿;高热、烦渴引饮者,加石膏、寒水石以清热除烦。

(4)脾虚泻: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常反复发作。

治宜健脾止泻,主要采用健脾益气止泻药品,以健脾理气化湿,常用加味参苓白术散:党参10g,炒白术5g,茯苓10g,怀山药10g,炒薏苡仁10g,炒白扁豆10g,陈皮3g,砂仁5g,乌梅10g,炙甘草10g。若时见腹痛,加木香以理气止痛;久泻不止,而无夹杂积滞者,加煨诃子肉、赤石脂以固肠止泻;大便稀或水谷不化者,加干姜以温中散寒。

(5)脾肾阳虚:症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fde0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宜温补脾肾,常用健脾益气汤合四神丸:补骨脂10g,煨肉豆蔻5g,五味子5g,人参3g,炒白术10g,茯苓10g,吴茱萸5g。脱肛者,加黄芪、炙升麻以升提中气;久泻不止者,加煨诃子肉、赤石脂、禹余粮等以收敛固涩。

上述腹泻,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可发生伤阴或伤阳变证。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