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心脏病

老人预防心脏病远离四种食物

2015-09-02 久久健康网 A +

  长期吃太饱并不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体是有害无益,尤其是心血管患者。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热能摄入,吃得太饱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舒张调节功能降低,从而引起血压的显著波动。此外,饱餐后血液会集中在肠胃,导致心脏、大脑等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会出现困乏、倦怠等现象,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最重要的是,吃得太饱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肥胖,为高血压埋下隐患。

  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老鼠每天减少30%的食量所换来的结果居然是延长了30%的生命。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瘦人的心脏可能比胖人年轻10到15年。其他相关资料显示,限制卡路里摄入者的胰岛素水平比常人得到明显改善,DNA被破坏的迹象也减少了。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避免吃得太饱呢?

  1.要养成膳食养生的好习惯,不要等饿了再吃饭,在感觉饿了之前就要吃饭。因为在我们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规律的,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消化吸收的过程是4—5个小时,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进食、消化、吸收过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一日三餐周而复始的原因。

  2.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吃得过量,八分饱即可。按食物的消化规律,每日三餐,两餐之间适当加一些零食、水果即可。如果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使血液集中到肠胃,使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对呈缺血状态。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

  3.如果吃饭的时候达不到细嚼慢咽的程度,每口饭在口腔里也达不到咀嚼20-30次,我们的大脑收到吃饱信息总要比胃发出的信息迟缓。如果进食的速度过快,胃部的信息没有发给大脑,食物又进来了,等大脑感觉到有饱腹感的时候,胃就已经吃撑了。

  4.饭后不要立即睡觉,这样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很多人都会有吃饱饭发困的感觉。如果饭后马上睡觉,所吃食物产生的能量消化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发病的根本原因。

  久久健康网小编温馨提示:小编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餐最好只吃七分饱,而且不要多吃油腻和高糖的食物,尤其是抽烟、喝酒、高血脂人群,更应该加以注意。

  久久健康网(www.9939.com)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63733891-0838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