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

2009-12-08 www.med66.com A +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liverabscess)是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不规则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本病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男性比女性多见,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阿米巴性肝脓肿是由溶组织阿米巴所引起的。有的在阿米巴痢疾期形成,有的发生于痢疾之后数周或数月,也有长达二三十年之久。当人们吞食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等经胃液消化,在肠内释放原虫并大量繁殖,侵犯结肠黏膜形成溃疡,常见于盲肠、升结肠等处,少数侵犯乙状结肠和直肠。

  寄生于结肠黏膜的阿米巴原虫,分泌溶组织酶,消化溶解肠壁上的小静脉后,原虫侵入静脉,随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原虫也可以穿透肠壁直接侵入肝脏,或经淋巴管到达肝内,少部分存活原虫在肝脏内繁殖,引起肝组织充血炎症,造成门静脉阻塞,从而肝组织局部缺血坏死。部分存活原虫在肝内繁殖,溶解肝组织而形成脓肿.

  病理改变阿米巴性肝脓肿多为单发,脓腔多较大。脓肿分为三层,外层早期为炎症肝细胞,随后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膜;中间层为间质;内层中央为脓液。脓液内充满溶解和坏死饿肝细胞碎片和血细胞。典型的阿米巴肝脓肿呈果酱色,较粘稠,无臭味,一般是无菌的。阿米巴滋养体在脓液中很难找到,但在脓肿壁上常能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表现

  一、症状起病缓慢,急性阿米巴肝炎期较短暂,而后为较长时间的慢性期。主要为发热、肝区疼痛和肝大。体温多持续在38-39℃,为弛张热或间歇热,在肝脓肿后期,体温可正常或低热。如继发细菌感染,体温可达40℃以上,伴有畏寒、多汗、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痢疾)等症状。体重减轻、衰弱、乏力、消瘦、贫血也常见。约10%-15%的病人出现轻度黄疸。

  二、体征肝区有明显的叩击3,较大的右肝脓肿可出现右下胸部膨隆、肋间饱满、局部皮肤水肿与压痛、肋间隙增宽;肝右下脓肿时可见右上腹膨隆,有压痛,右上腹肌紧张或扪及包块。少数病人可出现胸水。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㈠血象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80%左右,有继发感染时更高。病程较长时白细胞计数大多接近正常或减少,贫血较明显,血沉增快。

  ㈡粪便检查少数患者可查获溶组织阿米巴。

  ㈢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增高最常见,胆固醇和白蛋白大多降低,其它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㈣血清学检查同阿米巴肠病,抗体阳性率可达90%以上。阴性者基本上可排除本病。

  ㈤肝脏显影超声波探查无创伤,准确方便,成为诊断肝脓肿的基本方法。脓肿所在部位显示与脓肿大小基本一致的液平段,并或作穿刺或手术引流定位,反复探查可观察脓腔的进展情况。B型超声显像敏感性高,但与其它液性病灶鉴别较困难,需作动态观察。

  CT、肝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肝扫描、核磁共振均可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对阿米巴肝病和肝癌、肝囊肿鉴别有一定帮助,其中CT尤为方便可靠,有条件者可加选用。

  ㈥X线检查常见右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胸膜反应或积液,肺底有云雾状阴影等。左叶肝脓肿时胃肠道钡餐透视可见胃小弯受压或十二指肠移位,侧位片见右肋前内侧隆起致心膈角或前膈角消失。偶尔在平片上见肝区不规则透光液-气影,颇具特征性。

  ㈦脓液检查多呈巧克力色,有肝腥气味,因阿米巴滋养体多附于脓腔壁上,从脓液中检出阿米巴滋养体阳性率仅为36%.若脓液有臭味或呈黄绿色,则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抽出的脓液应做细菌培养。

  诊断对有长期不规则发热、出汗、食欲不振、体质虚弱、贫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有压痛或扣击痛,特别是伴有痢疾病史时,应考虑为阿米巴性肝脓肿。当然,缺乏痢疾病史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结合实验室及影象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一、细菌性肝脓肿:

  常先有胆道、阑尾等化脓性疾病史,发病急骤而重,常伴明显脓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尤其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超声显示不少为多发性脓肿,穿刺所得脓液常呈黄白色、有臭味,涂片或培养有菌,常有转移性脓肿出现,用抗阿米巴治疗无效。但与继发细菌感染的阿米巴肝脓肿颇难鉴别。

  二、肝囊肿:

  通常鉴别上困难。但遇慢性阿米巴肝脓肿而不们临床明显炎症表现者,或肝囊肿伴感染者亦需细心鉴别。超声显像与穿刺所得脓液的特征有助鉴别。

  三、肝包虫囊肿:

  通常亦不难鉴别,但遇包虫囊肿合并感染者亦宜细察。疫区居住史与包虫皮试阳性乃肝包虫囊肝两个特征。

  四、原发性肝癌:

  在合并癌中心坏死液化伴癌热者宜细心鉴别,尤其是阿米巴肝脓肿尚未十分成熟,即未完全液化者,颇难鉴别。在此类伴未完全液化病灶的对象,肝穿刺宜谨慎。但结合肝炎、肝硬化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AFP阳性,超声显像示占位性病变周围有晕圈等,鉴别尚有可能。氯喹治疗后发热减退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应仔细分析,有时需短期随访观察其动态变化。

  一、非手术治疗阿米巴肝脓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可行反复多次穿刺抽脓多数病人可取得良好疗效。

  1.抗阿米巴药物治疗(1)甲硝唑成人每日3次口服,每次0.4~0.8g,5~10日为一疗程。

  (2)吐根碱成人每日1mg/kg,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连用6日。如未愈,30天后再用第二疗程。因吐根碱毒性太大,且在体内排泄缓慢,多先用甲硝唑等毒性较小的药物,无效病例才考虑使用吐根碱。

  (3)磷酸氯化喹啉对肝脓肿有特殊疗效,副作用比吐根碱小,对一般体弱者尤为适用。成人开始2日每日0.5g,以后每日0.25g,连用14~20日。儿童开始2日每日20~30mg/kg,分2~3次口服,以后按每日10mg/kg,分1~2次口服,连用14~20日。

  2.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既可作为诊断手段,又可作为治疗手段,它可以确定脓肿的存在,确定有无细菌混合感染,并根据脓液的性质,鉴别是否为阿米巴肝脓肿,并可排除脓液的异物刺激作用,促进退热及改善全身状况,预防脓肿向附近器官或空腔穿破或扩展。对于脓腔较大、经抗阿米巴治疗脓腔无明显缩小、全身症状明显或怀疑合并细菌感染者均应行脓腔穿刺引流术。穿刺最好于抗阿米巴药物治疗2~4天后进行。穿刺部位多选右前腋线第8或第9肋间,或右中腑线上第九或十肋间或肝区隆起、压痛最明显处,最好在超声波探查定位下进行。穿刺次数视病情需要而寂静,每次穿刺应尽量将脓液抽净,脓液量在200ml以上者常需在3~5天后重复抽吸。脓腔大者经抽吸可加速康复。近年出现的介入性治疗,经导针引导作持续闭合引流,可免去反复穿刺、继发性感染之缺点,有条件者采用。

  二、手术治疗1.腹腔镜引流适用于位置较表浅的脓肿:①巨大肝脓肿。②肝左叶脓肿,肝右叶前下方脓肿。③药物及穿刺引流效果不佳者。

  2.肝脓肿切开引流适应证如下:①反复抽吸未能抽出脓液,但有脓肿存在的征候,且全身症状明显;②穿刺容易损伤附近器官者;③多发性脓肿;④脓肿有出血;⑤脓肿穿破附近器官者。

  3、肝部分切除术适应证为:①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死腔形成;②创口长期不愈及窦道形成;③脓肿穿破肝内胆管,单手术引流可遗留经久不愈的胆瘘;④脓肿支气管瘘;⑤左肝巨大慢性脓肿,肝周围组织萎缩者。

点击查看更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