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硬结病又称呼吸道硬结病,是一种馒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好发于呼吸道,常以鼻部首先发病。国内多见于山东半岛。诊断要点:1.早期常自觉鼻塞、鼻腔干燥、不适、有干疯,可有鼻出血及头痛。晚期可有鼻部突出肉芽肿块,外鼻畸形。侵及咽、喉、气管、咽鼓管及其他部位可有咽干、咳嗽、声嘶、呼吸困难和耳部症状等。2.临床常将其病变分为三期,第一期称萎缩期或鼻炎期、卡他期,鼻粘膜、鼻甲呈萎缩性改变,粘膜附有蜡黄色、灰绿色分泌物及结痂,无臭味,去之可见糜烂及渗血;第二期称肉芽肿期、硬结期、硬结增殖期,以苍白色或紫红色坚硬结节为特征,可散在孤立或融合成片,亦可肿大成块,阻塞鼻腔,位于鼻中隔、鼻甲前端,也可位于鼻前庭、鼻小柱、上唇皮肤以及鼻翼、鼻尖、鼻后孔;第三期称瘢痕期,硬结病变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形成掘痕、畸形,如外鼻扁平、鼻腔闭钡等。应注意咽喉、气管等部位受侵情况。X线片可见鼻腔下部有广泛软组织影像,晚期鼻甲、中隔、硬腭可缺失,上颌窦与筛窦受侵时表现为密度增高或有掖平,也可有骨质破坏。细菌培养、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及组织活检可帮助诊断。需与萎缩性鼻炎、鼻结核、鼻梅毒、鼻麻风、鼻肿瘤及恶性肉牙肿等鉴别。治疗:常用链霉素0.5g肌注,每日2次,或同时用于局部滴鼻,雾化吸入,也可使用四环索等抗菌素,辅助以酶制剂、放射治疗、中药治疗效果更好。较大肉芽肿、瘢痕形成等可手术治疗。有呼吸困难者可考虑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