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良习惯致扁平足 5岁小黄(化名)从小就喜欢趴着睡觉,妈妈刚把她翻过身来,不一会儿她又趴回去。到了她学会走路后,妈妈发现她平衡力较弱,走路时经常跌倒,以为只是孩子不小心。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筛查出小黄原来有扁平足。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江南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足部保健(矫正)室陈瑞巧医生告诉记者,小黄尚算幸运,在6岁前发现患有扁平足可及时得到矫治。据了解,该足部保健(矫正)室近期对社区所管辖的幼儿园小童进行筛查时发现,近一半孩子足部有问题,需要复检,其中约24%是扁平足。 太早坐学步车致足部变形 陈瑞巧医生介绍,据她们调查,多种生活的“习惯”导致孩子患扁平足。 在孩子约6个月大的时候,不少家长就习惯让其使用学步车。其实,太早让孩子使用学步车影响未发育的足弓。因为,孩子坐在学步车里,通常只能用脚尖着地,向前走的时候,力度集中在脚尖,使中足关节变形,从而使脚后跟变形外翻,增加患扁平足的几率。 跪坐、趴睡、穿白帆布鞋是诱因 除了遗传因素外,不正确的睡、坐姿态和穿鞋不当都可能是患有足部疾患的诱因。家长应留意孩子的坐姿,避免双膝向内、双膝向外W形或跪坐姿势,俯卧伏睡或趴睡都会影响足部的发育。 另外,选鞋也十分关键。尤其是在孩子学行到2岁期间,不少家长习惯给孩子穿质地偏软的鞋。陈医生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选择后帮部分比较硬,并有承托足弓的地方,因为这样才能承托脚踝,稳定脚跟,固定足弓形状。而现在儿童常穿的那种白帆布鞋,鞋底薄而且没有承托足弓的功能,不适合足部正在发育的儿童。 3~14岁患儿都可矫治 扁平足是影响儿童发育一重要足患,轻微扁平足令儿童走路易疲劳,剧烈运动后易有足弓痛,严重者会令足部变形、发炎,拇趾外翻或引起膝关节炎等后遗症。陈医生说,扁平足更能进一步影响其他身体部位:膝痛,形成假性长短脚,令骨盆倾斜,影响脊椎,出现脊椎侧弯。 若及早发现,还是可以矫正过来的。扁平足外部最明显的特征是足部侧扁平、脚印扁又宽、脚跟外翻与舟状骨突出,患儿还可能会无缘故地喊脚痛。这时候家长应该带孩子去检查。3~14岁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扁平足的矫正治疗,3~6岁间是最佳的治疗时间,6~14岁的孩子也可在家做适当的运动来达到矫正的目的。 在家里,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做以下对矫治扁平足有用的运动: 尖足运动: 两个脚分开与肩同宽,脚掌的第一个和第五个骨头着地,其余脚掌部分离地,持续5~10秒钟,来回重复20次以上。分每天上下午做。 让孩子掌心按着墙壁,左脚呈弓型,右脚尽量拉直,双手伸屈。然后两脚位置交换,每个脚做10次。 跳绳:和普通跳绳不一样的是,要脚尖落地。骑自行车:必须是前脚掌用力。你的目光
化作我的翅膀
飞向
梦想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