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简称单疱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病原学HSV是一种常感染人的DNA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大多数眼部疱疹感染由HSV-1型引起;HSV-2的感染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偶尔也引起眼部感染。
发病机制人的原发性HSVⅠ型感染,常发生于幼儿,在三叉神经支配的体表(头、面部皮肤和粘膜)发生单疱感染。HSV从感染的上皮组织到达受感染组织的感觉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进入感觉神经节的细胞体内,HSV的染色体随之进入神经元的细胞核,以潜伏状态存留下来。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受刺激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可活化,沿神经轴突逆行到感觉神经末稍,引起复发感染。
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HSK原发感染常见于幼儿,有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唇部和皮肤单疱感染。眼部受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大约2/3患者出现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不到10%的患者发生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
2.复发感染包括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非坏死性和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等。感染的病毒株及机体的遗传体质,与疾病类型及复发的严重程度有关。
(1)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树枝状角膜炎患者有轻度异物感、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或没有症状。以点状角膜炎起病,逐渐融合成树枝状,常位于角膜中央,有睫状充血,局部或弥漫性角膜感觉减退。若病情进展,HSV可沿树枝状病灶呈离心性向周边部及基质浅层扩展,形成地图状溃疡。大多数患者通常三个星期左右自行消退。
(2)角膜基质炎:盘状角膜炎是角膜基质炎的典型类型。表现为角膜中央区基质呈盘状水肿,一般不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角膜上皮完整。严重者可出现角膜上皮微囊样水肿,甚至大泡。可有KP。
治疗(1)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无环鸟苷(如丽科明、晶明等)、干扰素(安达芬)、三氟胸腺嘧啶核苷(ttrifloridine)、环胞苷(cyclocytidine)、碘苷(idoxuridine,IDU)等滴眼液和眼膏。(2)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溃疡禁用糖皮质激素,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3)对盘状角膜炎,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联合高效的抗病毒药物。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