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牙周病
牙周病是常见的以厌氧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牙周手术是治疗牙周病的最有效的方法。而硝基咪唑类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牙周病菌,以往常采用口服治疗配合牙周手术,虽然疗效较好,但有全身用药量大、时间长、药物在牙周组织中局部浓度低等缺点。为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牙周手术与牙周袋内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成人牙周炎,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年3月~2005年3月选择来瑞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9~52岁,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或孕妇除外,近1~2月未经牙周病专科治疗及服用抗生素。实验药物:奥硝唑(中国南京圣和药业生产,批号:0512122)。
1.2实验方法将病例按挂号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分为两组。其中奇数号为实验组组,偶数号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全部病例均先行洁治术、袋内壁刮术等牙周手术治疗,术后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隔湿干燥。实验组用探针将奥硝唑糊剂(0.25g奥硝唑研细加10mL甘油调成均匀糊状)导入牙周袋内,每日两次,连续3d。对照组采用用碘甘油(20g/L),并口服奥硝唑片剂,每次0.5g,2次/d,连服3d。两组病例在一周后复诊进行疗效评价。
1.3观察指标 龈炎指数[1]:0级:无炎症;1级:龈色发红、质轻微改变、不出血;2级:龈发红、水肿、肥大、触诊出血;3级:龈发红、水肿,肥大显著、溃疡,自发性出血。牙周袋深度[2]:0级:无牙周袋;1级:牙周袋深度小于或等于4mm;2级:牙周袋深度小于或等于6mm;3级:牙周袋深度大于6mm。
1.4疗效判断标准痊愈:龈炎指数0级、牙周袋深度0级;显效:龈炎指数1级、牙周袋深度1级;无效:龈炎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没有改变;痊愈与显效之和为总有效。
1.5统计学方法两组间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实验组治疗前后龈炎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变化见表1。表1实验组龈炎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变化/例
2.2对照组治疗前后龈炎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变化见表2表2对照组龈炎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变化/例
2.3实验组(牙周手术加局部应用奥硝唑)和对照组(牙周手术加口服奥硝唑)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例注:两组比较,X2=301.7,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