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分原发性胆囊癌和继发性胆囊癌,后者只占极少一部分,主要来自于消化系肿瘤的侵犯和转移,多未侵犯胆囊粘膜,以原发性症状为主,治疗主要是手术。原发性胆囊癌是指原发于胆囊及胆囊颈部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黄值、胆囊占位。胆囊癌的发病在消化道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居第6位。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全部癌肿的0.76-1.2%。胆囊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性别与胆囊癌发病有一定关系,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3-1:4。
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患者出现腹痛加剧、右上腹包块、黄疽、消瘦等症时,已属中、晚期。右上腹痛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绞痛,可向肩背部放射;因胆囊肿大及其向周围浸润,右上腹可们及硬质包块,半数以上患者伴纳差、恶心、呕吐等,癌肿浸润压迫胆总管,肝门或十二指肠时,出现黄疽和十二指肠梗阻等症。患者常有低或中度发热以及短期消瘦、贫血。当并发感染时,则表现为急性胆囊炎和或急性胆管炎症状。并发症为胆石症及胆系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转移,原发性胆囊癌易早期转移,常浸润肝脏及邻近组织,可沿淋巴系统转移至胆囊淋巴结及肝门淋巴结等处,晚期多发生血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