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起搏功能和(或)冲动传导障碍,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1967年Lown在总结心律失常电转复律的并发症中,认为不能恢复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可能有窦房结起搏传导功能异常,并首先倡用SSS一词。1968年Ferrer认为下述情况应包括SSS:①持久的、严重的和难以预料的窦性心动过缓;②短时间窦性停搏伴有房性或结性心律;③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引起心跳停止或室性心律失常;④一过性或慢性心房颤动伴心室率缓慢且可以排除药物所致;⑤心房颤动经电转复后,不恢复窦性心律;⑥与药物无关的窦房阻滞。1972年Rubenstein将SSS分为3组:①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同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即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1发病率概况SS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疾病。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太清楚,然而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异常很常见,据报道,正常儿童中有65%存在窦房阻滞,在男性医学生中有28%存在窦房阻滞,在动态心电图中有1.4%的中年男性有窦房阻滞,在综合性医院12导联心电图发现有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患者0.4%。从几项置入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的统计,分析数字来看,此类患者在临床上较多见。美国1981年的“世界心脏起搏述评”中指出: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中52%是SSS。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节律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