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动脉硬化和年龄有关,多表现在老年时期,即60-70岁之间。如果动脉硬化出现在中年或青年时期,则多系高血压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至今不十分明了,可能系由于维持正常血压的中枢调节机理的不稳定,使来自脊髓和延髓的节段中枢的神经兴奋性收缩,而使内脏循环血管收缩所致。有些人是属于遗传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壮年人和老年人。 临床表现视病变轻重,渗出与出血部位而异。因而视力受累情形也有所不同。如黄斑受累,则视力改变最为明显。 临床分级: 慢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Ⅰ级:血管收缩、变窄。视网膜动脉轻度变窄,有静脉隐蔽现象. Ⅱ级:动脉硬化。动脉普遍变窄,反光增强,呈铜丝或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迫现象. Ⅲ级:除有Ⅱ级的血管改变外,出现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及广泛微血管改变. Ⅳ级:除有Ⅲ级改变外,出现视乳头水肿. 急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火焰状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等。 检查眼底,可以协助了解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日期的长短,以及预后等有关方面情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动脉及毛细血管均显狭窄。出现由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低荧光区。在有棉絮状渗出或微血管瘤形成时,可出现荧光素渗漏。视神经乳头水肿时,其周围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微动脉瘤形成。因此可出现明显强荧光。病变波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时,也可出现色素上皮的荧光素渗漏。若脉络膜血管发生硬化或闭塞,则出现脉管炎络膜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 预后 眼底出现恶性高血压变化时,是病情严重的象征。 治疗 按照内科治疗高血压的原则治疗。为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低其脆性,可用维生素C、芦丁等,如有出血可用安络血、止血敏等,为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与水肿的吸收,可用碘剂、钙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