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到健康社区参与热门讨论成10%~15%重量/容量匀浆,接种于10只鼠脑内,所有鼠均来自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中心,经国家检疫合格,观察期限为3年,发病鼠处死后,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除HE、KB染色外,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6)PrP基因表达:静脉取血,分离白细胞,提纯DNA,以特定引物T1、T2扩增,NSPI等酶切位点,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脑生物电描记:住院期间共进行3次脑电描记:(1)发病后第45天:基本节律为θ波,伴阵发性同步尖慢波、尖波或三相波发放,间隔0.7~1.0s;(2)发病后第78天:大致同上,但慢波增多;(3)发病后第108天:阵发性尖慢波发放消失,代之全程低波幅不整波。
2.脑组织病理:右侧额叶皮质、软脑膜正常,大脑灰质深层呈海绵状变性,神经细胞部分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无任何炎症反应(图1)。
3.免疫组织化学:于大脑额叶灰质深层,相当于海绵状变性处,可见突触型异常PrP沉积(图2)。
4.实验鼠传递:共接种10只实验鼠,其中有4只于接种后平均580d发病,发病鼠的确认除体重减轻、行动不便外,不能证实有视力改变。组织形态学证实大脑有海绵状变性(图3),大脑灰质还可发现异常PrP呈片状沉积(图4)。
5.PrP基因表达:该例为密码子129甲硫氨酸纯合子型。
Heidenhain型CJD约占散发性CJD的20%,1993年6月至1997年10月德国CJD监测中心统计资料表明:在169例散发性CJD中,有34例(20.1%)为Heidenhain型CJD[1]。发病年龄与散发性类似,平均年龄为65.7岁(51.6~76.4岁)。其病程明显短于散发性CJD,前者平均病程为5.7个月(2.3~14.1个月),后者为7.5个月(1.3~32.4个月)。病变部位以双侧枕叶为重,神经细胞脱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重于海绵状变性。首发并十分突出的症状为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觉忽视、视物显小症、色觉障碍,有的出现视觉疾病缺失感,甚可发展为双眼全盲。经过中可出现CJD的其他症状,如进行性痴呆、锥体束或锥体外系损伤症状以及小脑性失调等。79%脑电呈现周期性同步放电,相当一部分脑电改变,以双侧枕叶最为明显。9例脑脊液进行14-3-3蛋白检测,均为阳性。78%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eficenolase)增高至35ng/ml(13~150ng/ml)。11例中有6例脑核磁共振检查时底节的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像呈高信号。4例枕叶灰质和视皮质于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像也呈高信号[2]。PrP基因表达证实:Heidenhain型CJD中92%为密码子129甲硫氨酸纯合子型,而散发性CJD中则为63%~83%[3],健康人群为41%~51%[4]。
本例有以下特征:(1)视物模糊起病;(2)很快出现双侧皮质盲;(3)经过中相继出现进行性智能低下、共济失调、肌阵挛、锥体束征、多动与尿便障碍等;(4)发病后45d,脑电图即呈现典型的周期性同步尖慢波、尖波或三相波发放,死前12d出现周期性同步放电消失,代之以低波幅脑波;(5)PrP基因检测证实为密码子129甲硫氨酸纯合子型;(6)病程短,发病至死亡时间为120d。上述特征完全符合Heidenhain型CJD。异常PrP脑内沉积的发现以及实验鼠传递成功,使CJD诊断更加确凿无疑。
几年来,我们共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JD24例;其中散发性CJD19例,疑似医源性3例,家族性1例,与Alzheimer病并存1例。当我们将此例与其他散发性CJD比较时,发现该例存在若干特殊之处:(1)首发症状即为视物模糊,而散发性CJD则多为精神改变(52%),行走不稳(26%),癫痫发作(13%)及多动(4%)等;(2)有双侧皮质盲,散发性CJD则无;(3)脑电图特征改变出现较早(在发病后45d就出现了典型CJD改变),而散发性CJD通常在10周之后才能描记到周期性同步放电;(4)病程短(4个月),相当于急性发病的CJD病程,散发性CJD病程平均为8.7个月,而亚急性与慢性发病者病程为8.7~37个月不等。
Heidenhain型CJD发病较急,进展迅速,以视物模糊和皮质盲等症状为主征,颇易误诊为枕叶梗死,医疗工作中应予重视。不过,迅速进展的痴呆、肌阵挛以及特征性脑电改变,有助于二者间的鉴别诊断。
图1大脑额叶灰质海绵变性,神经细胞部分脱落,星形胶质细胞增生HB染色×200
图2同一部位可见异常PrP沉积,呈突触型免疫组化染色×200
图3昆明鼠大脑轻微海绵状变性HE染色×200
图4昆明鼠脑内异常PrP沉积呈片状分布免疫组化染色×2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70274)
1,SteafanK,WalterJ,Schulz-SchaefferWJ,etal.TheheidenhainvarientofCreuzfeldt-Jakobdisease.ArchNeurol,1999,56:55-61.
2,U上一页本文共4页,第[1][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