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产后出血

4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2009-12-07 www.studa.net A +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产科的危急病症之一,一旦发生则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严重的产后出血已成为我国目前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预防并及时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故应重视预防。现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的46例产后出血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1736例,发生产后出血46例,发生率2.65%。其中阴道分娩1145例,发生产后出血29例,发生率为2.53%;剖宫产591例,发生产后出血17例,发生率为2.88%。发生产后出血46例产妇年龄19~45岁,孕周35~42周;初产妇38例,经产妇8例。

1.2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1]。

1.3产后出血的计量方法阴道分娩者待胎儿娩出后即置有刻度标志的聚血盆于产妇臀下,产后2h取出,记录出血量,随后在产妇臀下铺一次性纸垫收集至产后24h,称重测出血量,两者相加得出24h总出血量;剖宫产者在吸净羊水后先观察聚血瓶中羊水量,再统计出血量,术中所用敷料称重测出血量,术后在产妇臀下铺一次性纸垫收集至产后24h,称重测出血量,三者相加得出24h总出血量[2]。

2.1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的关系46例产后出血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2.88%,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为2.5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略高于经阴道分娩者。

2.2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46例产后出血者中胎儿娩出2h内发生出血者41例,2h后发生出血者5例。

2.3产后发生出血的因素子宫收缩乏力32例,胎盘因素8例,软产道裂伤5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3.1产生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3]。(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4],本组占69.6%。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妇的心理因素、胎产次、各种妊娠的合并症等,如剖宫产者由于麻醉的作用、子宫肌纤维松弛、术中切断子宫肌纤维均影响其收缩;另外,双胎、巨大儿、疤痕子宫剖宫产率较高,又因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子宫肌纤维回缩力差;还有,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使子宫收缩不协调,疤痕子宫者子宫疤痕处收缩力差,胎盘早剥致子宫肌纤维血性浸润收缩无力等。(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副胎盘。胎盘早剥与妊娠高血压有关,其他胎盘因素多与病人有宫腔操作史有关。(3)软产道裂伤。临产时产妇过早运用腹压,使胎儿娩出过快而软产道未充分扩张造成撕裂,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的产妇接产时保护会阴不当或不及时,引起会阴阴道裂伤致产后出血。(4)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与血液病、羊水栓塞、重度子痫、肝病等有关。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