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扭转

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

2009-12-07 www.120gcw.com A +

为总结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式,对本组7例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治疗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本组7例均治愈,6例结肠切除一期吻合,1例结肠广泛坏死切除后结肠造口。为减少误诊,要充分认识该病且保持高度警惕性。青年人体质好,能耐受较大手术,且扭转的结肠扩张、延长,盆腔容纳困难,更不易固定,治疗上行单纯复位后极易复发,以切除过长结肠一期吻合为宜。除非扭转结肠广泛坏死,一般不行二期手术。

乙状结肠扭转在结肠梗阻中并不少见,但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临床较少见,笔者近3年内连续收治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7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男2例,女5例;年龄22~27岁。临床以阵发性腹痛、腹胀、便秘为主要症状,体检可有对称或不对称肠型,肠鸣音无进。2例既往有明确便秘史(3~5天排便1次)。1例为剖宫产术后发病。发病就诊时间3~7天,平均4.5天。X线均表现肠管高度扩张,结肠直径可达8~12cm,可伴巨大肠袢。4例诊断肠扭转,1例钡灌肠诊断肠扭转,2例诊断肠梗阻。

1.2治疗方法及结果7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乙状结肠高度扩张、延长,直径9~13cm,长度达80~120cm,形成巨大肠袢,占据腹腔大部。系膜旋转逆时针6例,顺时针1例;旋转270°~360°4例,大于360°2例,小于270°1例。除1例剖腹产术后3天发生肠系坏死外,余6例结肠正常。

本组7例治疗中除1例结肠坏死行肠切除结肠造口外,余6例均I期结直肠吻合。术前均未能做特殊肠道准备,术后除肠坏死患者合并切口感染经保守治愈外,余6例均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2.1乙状结肠扭转发病率及临床表现乙状结肠系膜较长,系膜附着处较窄,游动性大,是易发生扭转的解剖因素;乙状结肠粪便积聚,重力及运动作用易诱发扭转。其扭转率占全结肠扭转的65%~80%。在美国占结肠梗阻的10%,在非洲、美洲、欧洲则达30%以上。在大肠梗阻病因中仅次于结肠恶变而位居第二。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病人。常有慢性便秘史,发病缓慢或腹痛位于左下腹,呕吐轻而腹胀重,便闭或有少量血便。X线片提示巨大双袢肠曲自盆腔向上延伸,占据大部分腹腔,甚至达膈下。立位可见2个液平达10~20cm。钡灌肠约500ml时受阻,受阻处可见锥形或鸟嘴状。

2.2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的特点及易误诊原因乙状结肠扭转使结肠扩张,压力增大,阻滞小肠内容物进入结肠,加之约10%~20%的正常人回盲瓣关闭不全,结肠内容物可返流小肠,使小肠积气积液易误诊为小肠梗阻。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病人,而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女性,使临床医生易忽略对该病的诊断。

老年病人病史较长,多有典型的便秘史及反复发作史。病人对其发作的规律及缓解方式多能较明确描述。而青年病人病史较短,喜运动或活动,常使乙状结肠扭转在不知不觉中缓解,往往没有明确的病史及发病规律,也是造成易误诊原因之一。

2.3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的治疗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在乙状结肠镜直视下,将肛管插入扭转部位进行减压。因乙状结肠扭转多为非完全闭袢扭转,肛管常可顺利通过扭转部位。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很高,一般可达80%以上。纤维结肠镜复位较其它非手术疗法优点更多。一般认为对老年患者,除疑有肠绞窄可能,都可先试行非手术治疗,减压后肛管可保留2~3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疑有绞窄应立即手术治疗。Pasch报告31例次乙状结肠扭转中25例非手术治疗成功。但对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非手术治疗复发率极高,我们认为宜采取手术治疗为佳。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