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较多,可能与这两个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淋巴腺病毒感染多发有关。它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现象。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男孩居多,约占2/3,多发生于2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肥胖婴儿。1、为何宝宝容易发生肠套叠目前,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⑴婴幼儿肠道的解剖特点。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该部游离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此外,小儿肠管长度相对比成人为长,成人的肠管长度是身体的4.5倍,新生儿为8倍,婴儿是6倍;⑵肠蠕动紊乱。由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添加辅食品不当,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或者肠道发生了炎症、肿瘤、息肉等疾病,以及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和腹泻等,均可引发肠蠕动的紊乱而发生肠套叠。⑶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肠套叠的发生与上呼吸道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宝宝易于发生肠套叠。⑷由于先天肠管畸形或肿瘤引起。2、肠套叠有何症状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它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等症状。⑴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有口不会诉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耍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⑵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起初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患儿常拒绝吃奶或吃辅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⑶果酱样大便:为婴儿肠套叠的特征。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就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