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与急救
1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1.1 感知电流(感受电流)
用手握带电导体,在直流情况下能感知手心轻轻发热;在交流情况下,因神经受到刺激而感到轻微刺痛。
感知电流平均值1.1mA。
1.2 摆脱电流(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的电流值)
男人:9mA、女人:6mA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10mA·s。
1.3 安全电流:在特定时间内,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未构成生命危险的电流值
IEC标准:30mA.s。
1.4 室颤电流(人触电死亡的临界值)
100mA.0.5s400mA.0.15s 10mA.120min
1.5 安全电压:触电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电压,而是由于电流缘故,但在制订保护措施时,还应考虑电压这一因素。
安全电压:6V、12V、24V、36V、42V五种(GB3805-83)。
当设备采用超过24V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高压与低压的定义:
高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上者。
低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下者。
(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一章第4条)
1.6 电流通过心脏的百分数
左手→双脚6.7% 右手→双脚3.7%
右手→左手3.3% 左脚→右脚0.4%
1.7 各种频率引起的触电死亡率
10Hz 21% 25Hz 70%
50Hz 95% 60Hz 91%
100Hz 34% 500Hz 14%
通常用的交流电为50Hz,从安全角度来看,这种频率对人体最危险。
2 人体触电的几种情况
2.1 单相触电:人体触及一相带电体的电压(中性点不接地的配变系统,当一相接地时,人体触电电压为380V)。
2.2 两相触电:380V。
2.3 跨步电压触电(人的跨步为0.8m,牛马为1m)。
人体距离接地体20m以外,则跨步电压等于零。
3 心跳、呼吸原理(血液的气体交换)
3.1 人体的静脉血液呈暗红色,是全身各个组织细胞用过的血,里面氧气较少,碳酸气较多,含有二氧化碳成份。静脉的血流向→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
肺由于人的呼吸,吸入新鲜空气(空气中含氧20.03%~20.94%),排出二氧化碳。肺中无数肺泡充满了氧,通过肺泡的毛细血管,氧气进入血液中,血液里的红细胞(旧称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了一种叫氧合血红蛋白,其血液呈鲜红色。
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叫血液的气体交换。
3.2 从肺动脉的血流向→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动脉→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静脉,叫体循环或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停止了,对手脚来说,两个小时问题也不大;对脑子来说,5s意识就会消失,5min就产生严重损害,时间越长越危险。
3.3 人体心脏发电机――窦房结
窦房结是人体心脏跳动的发源地,在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的肌肉里,藏着一小块呈梭形的特殊组织,长15×宽5×厚2mm,每隔0.75s向心脏发出一次微弱电流,指挥心脏跳动一次,其电压有1~1.6mV。
它除了向心脏传导外,还能传到人体表面,只要在人体表面不同两点用仪器来测量,就能观察到心脏跳动是否正常。一般用的仪器叫心电图机。
3.4 心跳速度
初生婴儿平均每分钟180次,6岁以后到成年人平均每分钟60~90次
3.5 心脏是个血泵
心脏每跳动一次,由收缩和舒张两个动作组成,每次收缩,能把50~70ml的血挤压到血管里。1min就可排血8~10g,如果按每分钟跳动60次来计算,一昼夜的循环排血量竟达1.3万g,因此,有人形容心脏像个血泵。
4 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
广东省总结了几十年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八字方针: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迅速――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千万不要长途送往供电部门、医院抢救,以免耽误抢救时间。
从触电时算起,5min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min以内抢救,救生率60%。超过15min,希望甚微。
准确――人工呼吸法的动作必须准确。
坚持――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去抢救。
触电者死亡的几个象征:
(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尸斑。(4)尸僵。(5)血管硬化。
这五个象征只要1~2个未出现,应作假死去抢救。
5 四种人工呼吸触电急救法
5.1 胸外心脏挤压法
心脏挤压是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部,间接压迫心脏,排出血液,然后突然放松,让胸骨复位,心脏舒张,接受回流血液,用人工维持血液循环,如图2、图3。其要领如下:
挤压胸骨下段,心脏在胸骨与脊柱之间被挤压,血液排出
图2 胸外心脏挤压解剖示意(横切面)
放松时,心脏因静脉回流而充盈
图3 胸外心脏挤压解剖示意(横切面)
(1)将触电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面上。不能卧在软床上或垫上厚软物件,否则会抵消挤压效果。
(2)压胸位置是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触电者的心窝口上方,如图3、图4,另一只手掌作辅助。抢救者跪在触电者腰旁,操作过度疲劳时可以交换位置。
图4 掌根压胸,位置在心窝口的稍上方
(3)挤压方法:压胸的一只手,在预备动作时略弯,然后向前压胸,成90°角,完成动作后,突然放松(向后一缩),如此循环下去。
(4)挤压时触摸大动脉是否有脉搏。如果没有脉搏,应加大挤压力度,减慢挤压速度。
胸外心脏挤压法口诀如下:
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
手腕略弯压一寸,一秒一次较适宜。
5.2 对口吹人工呼吸法
是用人工方法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肺部,再排出体外,使触电者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为地维持呼吸功能。其要领如下:
(1)将触电者仰卧,使头部尽量后仰(先拿走枕头)。操作者腰旁侧卧,一手抬高触电者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另一只手捏住触电者的鼻子,保证吹气时不漏气,如图5。但是,如果在触电者口上盖一块手帕,可能影响吹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