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大中小齿病的凶兆意义
齿为骨之余,故齿长而垢者,预兆骨先死。如《灵枢・经脉》篇曰:"足少阴气绝则骨枯……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素问・诊要经终》亦曰:"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此外,齿槁又为肾液竭的凶兆,见此者,大多预后不良,如《灵枢・寒热病》曰:"骨寒热者……齿已槁,死不治"。临床上齿光无垢预后不良,叶天士十分注重齿龈对疾病的预报意义,如曰:"若齿垢如灰糕样者,胃气无权,齿焦无垢者死,齿焦有垢者肾热胃劫也,当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肾也可"(《温热经纬》)。此外,叶天士还注意到齿瓣,认为齿瓣黄如豆瓣色者多险。
前人还注意到齿根枯白者为大虚之征,又言:"唇亡齿寒为衰惫之兆,齿如黄豆者,肾气绝也,齿如熟小豆,其脉躁者,阴阳俱竭也,唇肿齿黑者,死证也。唇肿,唇黑齿焦者肿胀之死证也。病人齿忽变黑者,十三日死也,目无精光,齿黑者,心肝绝也。唇枯齿干者,死候也。"总之,齿牙暴枯、暴黑或暴寒者皆为热病的三大凶兆。
综上所述,牙齿是预报津液存亡的指示器,在实践中,尤其在温病学中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唇病的凶兆意义
唇的改变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的凶兆意义,如"唇吻反青,四肢执习者,肝绝,环口青黧,柔汁发黄者,脾绝。鼻黑唇肿者,肺败。厥而青肢冷者,为入藏即死。"(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诊唇法)《证治准绳》曰:"口张气直,口如鱼口,口唇颤摇不止,气出不返,皆不治也。"《望诊尊经》载:"舌卷囊缩,唇青黑者,死证也"。临床上,唇青黑多为循环衰竭的恶候,预后往往不良,惊风出现口撮多为险兆。再如朱丹溪所曰:"凡下痢……唇如p者俱死"(《医门法津・痢疾门》)等,皆可说明唇的异常在许多疾病中具有提示凶兆的意义。
唇病的预报意义
上唇属肾,下唇属脾,内含齿舌,内外相呼应,同候脏腑精气。
唇形的改变可以预知某些疾病,因唇为肌肉之本,脾之外华,因此,从唇的枯润泽晦可以窥知脏腑气血精微的盛衰状况,如唇红舌光泽主吉,枯干黯滞主凶。首先,唇最能反映脾的病状,如唇揭为脾实,唇纵为脾虚,唇短缩者脾败,《灵枢・本藏》所曰:"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者偏倾也"即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也曰:"唇黑者,胃先病。"另外唇色的改变尤能预报疾病的虚、实、寒、热,如唇白主虚寒,唇黄为湿热,唇红主实热,唇紫主瘀,唇黑为败色,唇颤又常为中风先兆,心脏病人、患肺心病者,唇呈紫暗或紫蓝色。再如,成人唇撮为内有肝风之兆,小儿撮口为脾风前讯等,足见唇对疾病的预报极广,五脏六腑无不赅及。
此外,唇的改变尤为肌肉病变的先兆,因唇为肌肉之本,脾主肌肉,唇为脾之外窍,因此观唇相能窥知全身肌肉状况。如唇槁泽晦则预示全身肌肉津亏失濡,而唇润红活提示周身肌肉气充血足,若唇反则肉先死,故《灵枢・经脉》曰:"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如《灵枢・寒热病》曰:"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
据报道,上唇系带的小白点为有痔疮的征象,据称准确率达80%。以上说明,唇犹如人体肌肉的一面镜子。